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环境应急,我们准备好了吗?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37下载230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6825275546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275546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275546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275546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275546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环境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缺失,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基层应急能力较低,加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必须破解这三大难题。

 

在过去的2008年里,阳宗海这个地名让人无法忘记。发生在这里的水污染事件虽经云南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但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除。

 

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并非个例。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共发生74起水污染事件,其中46起涉及群众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有39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中断取水或改用备用水源,近百万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如果把观察的视角进一步放大,就会发现目前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风险隐患日益突出,以2008年的百日督察专项行动为例,在整个督察过程中就发现近9000例环境安全隐患。

 

怎样才能将这些环境隐患的危害降到最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止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紧迫的课题。

 

突发环境事件频发,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全国30多起较大以上环境事件做过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35起。而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日前报送给国务院的一份《突发环境事件汇总分析》显示: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全国30多起较大以上环境事件做过重要批示,环境保护部直接调查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35起。其中一些环境事件同时造成水体、大气、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除。

 

“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依然是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诱因。”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由安全生产和交通所引发的突发事故共计82起,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究其原因是安全生产责任监管不到位,企业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不完善,员工的环境安全隐患意识薄弱,违规非法生产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一些地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薄弱,违规、超载、超速运输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运输车辆防护措施不完善,主要道路上缺乏饮用水源区域和敏感区域的警示,处置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技术规范,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这位专家表示,尾矿库企业违规生产是导致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仅2008年一年,河北、云南等地就发生了12起涉及企业尾矿库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大量尾矿废水及尾矿渣泄漏进入河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影响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特别突出的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于2008年4月和7月连续发生两起钒矿尾矿库垮坝事件,对下游河南、湖北两省的一些城镇饮用水水源地造成威胁。

 

“企业违规生产也是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位专家说,以频发的砷污染事件为例,2008年相继发生的贵州独山县瑞丰硫酸厂砷污染事件、湖南怀化辰溪硫酸厂砷污染事件、广西河池砷污染事件、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和河南大沙河砷污染事件等5起砷污染事件,均为小化工企业长期违法排污所致。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饮用水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有关资料显示,在2008年发生的74起水污染事件中有46起涉及群众饮用水源地安全问题,探究其污染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与一些企业长期超标排污、人为倾倒危险化学品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有所增多等有关。

 

三大瓶颈“卡”住我国环境应急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基层应急能力较低、应急设备不足,三大瓶颈“卡”住了环境应急管理。

 

环境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在环境应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瓶颈到底“卡”在哪里?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对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采访。

 

瓶颈一: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没有合适的环境应急法律、法规及标准对症下药

 

“环境应急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道路。平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环境安全防范上,标准、规范的缺失是制约环境安全防范工作的瓶颈。”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办副主任李华感慨地说,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照,遇到事故难以实施,北京市应急办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

 

李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安监总局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化工企业建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设施和措施。北京市环保局对企业提出要求时,企业提出的如建多大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环境应急,我们准备好了吗?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