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态文明的考量——瞩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35下载250次收藏
  如果没有黄土高原,也许母亲河就失去了跌宕奔腾的豪迈气势,也许万里巨川就缺少了浑厚雄壮的独特魅力。

如若没有黄土高原,黄河也不会有那让人忧恐、让人费解的“善淤、善徙、善决”之秉性。

黄河的问题在下游,但根本症结在中游和上游。这已是业内专家几十年来毫无争议的共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黄河就难有高枕无忧之日。

现状:黄土高原地区的头号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穿行于黄土高原腹地,无人不为处处展现的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景象而震惊,满眼皆是沟壑纵横,粱峁起伏。恶劣的自然条件成为黄土高原的基调。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水土流失面积占了71%,达45.5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之大、程度之严重为我国乃至世界罕见。与其他地区相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大。侵蚀模数大于15000 吨每年每平方公里以上的水蚀面积达3.67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同类侵蚀强度面积的89%,局部地区侵蚀模数高达3万—5万吨每年每平方公里。这里还有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地貌,极易风化和流失。

而且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特别集中。每年的6月—9月是水土流失集中期,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2.3%,年产沙量却达11.82亿吨,占同期黄河输沙总量的60%多。

影响:每年流失的泥沙相当于宽高各1米的土墙绕地球27圈

黄河复杂难治,不同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黄河的沙量之多、含沙量之高,在国内外大江大河中绝无仅有。而黄河泥沙的80%以上来自黄土高原4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

每年入黄泥沙16亿吨,相当于宽高各1米的土墙绕地球27圈。这其中约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1950年—1999年,黄河下游河床淤积了泥沙92亿吨,造成河床逐年抬高,平均高出地面4—6米,局部河段高出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这给黄河防汛带来沉重压力,直接威胁着黄河下游保护区范围内数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每年流失表土达1厘米以上,而形成1厘米表土却要120年—200年。严重的水土流失,流走了水和土,也流失了肥,流失了田,流失了农民的希望和企盼,恶化了生存环境。在黄土高原涉及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7省(区)、50个地(盟、州、市)、317个县(旗、市、区)中,多数严重流失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经济以种植为主,结构单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生态文明的考量——瞩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