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应实现主客体良性互动(李慧明 王磊)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93下载190次收藏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对可持续发展认识深化的结果,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

首先,生态文明是在较低经济水平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小康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讲生态文明,首先要立足于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文明不是束缚发展,而是要使发展更科学;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使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生活的环境更美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为保证。这正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所在,环境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好也成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自然资本是经济的基础。任何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其特定的代谢路径、方向和规模,决定了未来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压力的大小。环境压力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其周围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介入、扰乱或改变了自然过程,致使环境状态发生非自然变化,引起环境功能的退化,对人类的生存、生活条件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口学家埃利希( paul r. ehrlich )教授于1971年提出环境控制方程,它是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应实现主客体良性互动(李慧明 王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