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建设生态文明 应对气候变化(柳清海 张扬)
在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国际态势多变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这篇文章从文化因素、现实因素和人口发展实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本报今日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挑战,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问题,预示着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坚定地探索并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而在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人口发展领域,中国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具有启示意义,可资借鉴。
人类社会面临着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阅读提示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而尖锐的表现。这种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危机促使我们必须推动价值理念、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的转型,向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文明形态迈进。
文化因素是社会诸多要素中最为活跃、最为深刻的因素,也是最能体现人类智慧、有力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文明形态是文化的最高形式,包括价值理念、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等。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明形态的变革与转型。
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总是通过对自然的攫取、改造甚至破坏来换取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只是不同阶段的规模、频度和程度不同而已。3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对自然的破坏甚至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传统工业文明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使人类拥有了攫取自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人类支配甚至征服自然的观念,激化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强化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财富和权力在人与自然关系扭曲的价值观支配下不断恶性膨胀,它不仅施加于人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尊严麻木,还施加于自然,造成环境危机和物种灭绝。社会中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潮,用以人为中心的方式评判一切,人类的科技智慧和社会文明似乎不像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而是与自然相对抗,这种“放纵的自由”是难以长久的。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包括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人口剧增、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森林面积缩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而尖锐的表现。这种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危机唤醒了世人,告诉我们不能拘泥于旧有框架来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技术解决问题,而必须推动价值理念、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的转型,必须推动文明形态的变革。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我们必须打破人类中心主义,尊重自然,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应当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探索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调整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克制和约束过度享受与浪费,倡导和践行绿色消费;应当形成一种新的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综合治理机制,促进代际、群体和国与国之间的公平发展。
中国必须坚持
《中国环境报》:建设生态文明 应对气候变化(柳清海 张扬)
本文2010-03-12 21:14:0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2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