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道范围内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胡清玲 蔺秋生 高海静 巨娟丽)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39下载165次收藏
 

 
摘要: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码头工程,应进行防洪评价。根据2004年8月印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内容要求,进行了拟建码头工程防洪影响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演变分析、防洪评价计算和防洪综合评价等。河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河段多年来河势稳定,河道深槽位置及两岸的江岸基本保持稳定;码头工程附近江岸基本稳定,工程水域河床冲淤幅度相对较小,具备开发利用的条件。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的影响较小,码头工程的修建不会对其所在河段河势及行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关 键 词: 防洪综合评价;防洪评价计算;河道演变分析;码头工程;长江

中图分类号: u656.1 文献标识码: a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码头工程,应进行防洪评价。本文根据2004年8月印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内容要求,对长江河道右岸某处拟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演变分析、防洪评价计算和防洪综合评价等。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分析码头工程对长江河势及行洪影响、保证工程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及规模

码头工程位于长江水道右岸某处,堤外分布有广阔的河漫滩,滩地较为平坦,随着洪、枯季的变化,会被淹没或露出水面。拟建的码头工程位置及工程附近河段河势见图1。

码头工程规模为建设30000dwt泊位1个(兼顾1艘50000dwt船,2艘5000dwt船,内档兼顾1000dwt泊位1个),500dwt泊位1个及长约1205m的码头引桥1座。

1.2 水工建筑物结构

根据码头区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并借鉴附近工程的码头结构型式及其成功的施工经验,水工建筑物采用高桩梁板式和高桩墩式结构。30000dwt(内档1000dwt)泊位靠船装卸平台长254m,宽25m,排架间距为7m,基础采用600mm×600m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上部结构由横梁、纵梁、前边梁、系靠船梁和迭合面板等组成。

500dwt泊位码头平台长32m,宽15m,共设1座,为高桩梁板结构,排架间距为6m,基础亦采用600mm×600m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引桥长1205m,宽8m,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引桥排架间距采用20m,排架基础采用φ1000mmphc管桩及φ1000mm钻孔灌注桩。引桥的上部结构由横梁及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等组成。

2 河道演变分析

工程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向南微弯,上段为分汊河道,下段为单一河道,岸线向南凹进,在汊道以下有大片滩地。

历史水道地形资料显示,目前洲滩河势形成时间早,较为稳定,深泓靠近沙洲左侧及下游边滩前沿。从多年的平面变化看,除0m等高线淤积左移变化较大外,工程附近的-5、-10、-15、-20m等高线变化较小,河道深槽位置稳定,有利于边滩前沿开发建设码头等经济设施。

从工程附近的河道断面的变化看,河床北侧-10m高程以下的河床1981~1986年淤积明显,1986年后年际间冲淤变化较小,而右岸-5m以下的河床除局部冲刷坑年际间有所冲淤变化外,多年来江岸保持稳定,河床冲淤变化很小,而-5m以上的滩地多年来基本上是淤积的。

3 防洪评价计算

3.1 壅水分析计算

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防洪设计洪水条件下码头工程修建后壅水分析计算和河势影响分析计算。防洪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的水位条件根据1990年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选取。为了反映码头工程的影响,在模型中主要采用了修改局部地形和局部糙率系数等方法进行处理。

为工程修建后水位影响范围图。可知,由于码头工程采用了高桩梁板结构,其桩基透空过水,工程修建后对河道洪水位的影响值较小,影响范围仅限于工程附近上下游局部区域内,而对其它水域没有明显影响;由于码头桩台阻水,一般迎流面出现局部水位壅高,在码头侧面及背流面,由于水流绕流作用,出现局部水位降低。水位最大壅高1.3cm,位于码头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河道范围内修建码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胡清玲 蔺秋生 高海静 巨娟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