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机理研究(李军 王宝贞 聂梅生)
摘要:利用31p—核磁共振谱图证实了生物除磷的机理,即除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胞内的聚磷酸盐并释放出正磷酸盐形式的无机磷酸盐,而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吸收胞外的无机磷酸盐后转化为聚磷酸盐而贮存于胞内。同时证明了淹没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磷的去除是由生物完成的。
关键词:核磁共振 序批式 生物膜 生物除磷
与活性污泥相比,生物膜法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纵向,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个营养级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1];在横向,沿着液体到填料的方向,构成了一个附着好氧型、附着兼氧型和附着厌氧型的多种不同活动能力、呼吸类型、营养类型的微生物系统,因而生物膜法具有更节能、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具有较大的单位体积生物量、较长的固体停留时间(srt)和剩余污泥量少且易于沉淀以及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许多研究证明,固定填料和悬浮填料的连续流淹没式生物膜法(cf—sbr)a/o工艺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和脱氮率,而除磷率却很低[1~5],这是由于在cf—sbr的缺氧区降解有机物和进行反硝化的异养菌为优势菌属,而在好氧区以硝化为目的的自养硝化菌为优势菌属,微生物在空间上持续地处于单一状态而不能处于a/o交替的状态,所以除磷菌难以在cf—sbr中生长。但是,笔者研究的淹没序批式生物膜法(sb—sbr)具有较好的除磷率[6]。
一些现代生物除磷机理的观点认为: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处于压抑状态而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能量,并放出磷酸盐以维持除磷菌的代谢,同时将胞外有机酸摄入胞内并合成聚β—羟基丁酸(phb);合成phb的能量来自聚磷酸盐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压抑状态越长,磷释放越彻底,同时也可在胞内合成更多的phb。在好氧条件下,除磷菌利用分解胞内phb产生的atp将废水中的磷酸盐过量摄取到胞内,并转变成聚磷酸盐。由于厌、好氧的交替,除磷菌可利用胞内和胞外的能量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因而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可在系统中大量增殖,形成一种稳定的高效除磷污泥体系。但是,这种观点和相应的生化模式尤其是聚磷酸盐的合成与降解在厌氧、好氧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还缺乏验证,因此有必要对生物除磷机理做进一步的验证和探讨。
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试验所用的反应器用有机玻璃制成,内径为15 cm,有效容积为18 l,其中沉淀池为2 l。试验进水的tp平均为10.0 mg/l、cod为370.0 mg/l,温度为25 ℃,好氧状态的do平均为5.5 mg/l。载体装填密度为30%,反应器中的纤维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66m2 /l。
生物膜培养采用a/o交替运行方式,历时3个月,菌种取自一般活性污泥工艺。稳态运行工况为:进水—厌氧3 h—好氧6 h—出水。
2 核磁共振(nmr)验证生物除磷机理
如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一样,nmr(nuclear magentic resonance)波谱也是一种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来源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核磁共振波谱则是来源于原子核 能级间的跃迁(只有在强磁场作用下才发生能级裂分),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核能级差相等时就发生能级跃迁,辐射能量被吸收,从而产生核磁共振谱。由于核周围分子环境不同会 使共振频率发生化学位移(实际中采用样品与标准物质共振频率的相对差一般是10-6数量级),化学位移是确定分子结构的一个重要信息,主要用于基团鉴定。基团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处在同一类基团中的磷核其化学位移相似,因而其共振峰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即各种基团的化学位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所以根据化学位移可以确定基团,根据谱峰高度 变化可定性说明该组分的浓度变化。
因此,试验采用3
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机理研究(李军 王宝贞 聂梅生)
本文2010-03-12 15:22:3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65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