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在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姜利兵 王洋)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77下载149次收藏
  [摘要]在山区进行水电工程和公路等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边坡开挖后常常会形成大面积裸露的山体。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为防止岩石风化并保持边坡稳定,通常采用打锚杆、挂金属网,喷混凝土的方式进行防护。这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在防护边坡的同时也阻断了生物生长的通道,使大量的防护面成为寸草不生的人工荒漠。传统的施工工艺(打锚杆、挂金属网)与生物喷播(利用生物喷播代替原来的喷砼)相结合,对裸露边坡进行生物修复无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裸露山体高次团粒喷播生态修复为例,全面介绍了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的原理、工序及特点,希望对其它工程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次团粒 裸露山体 生态修复

1 工程简况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南麓,上水库位于峪河支流的东沟。水库在原来天然沟道的基础上开挖而成。上水库已经于2008 年4 月完工。上水库环库公路总长1.99km,除主坝和副坝段外,全部为高边坡开挖段,为了保持边坡的稳定,除主坝右侧部分边坡没有喷护外,其它全部进行了混凝土喷护,喷护面积就达58 550m2。通过打张拉锚杆、挂钢丝网、喷混凝土等工程防护措施,起到防止边坡风化、稳定边坡的作用的同时,也阻碍了裸露边坡自然修复的通道。大量的混凝土喷护面成为寸草不生的人造荒漠,大大降低了的生物恢复的可能性。造成生物量损失的同时,还影响了周围的自然景观,与上水库的一泓碧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为了加快生态修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2008 年3月起, 宝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引进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对岩石边坡和砼喷护边坡进行了生态修复,喷播的主要区段为上库起闭机房东侧、上水库左右坝肩、地下厂房进厂交通洞口上方,共计完成生物喷播面积14 490.6m2。目前,喷播区植被覆盖率已达95%,生态修复效果已初见成效。

2“高次团粒”喷播技术

2.1 喷播原理

高次团粒喷播技术是以岩质和土质边坡、瘠薄地、酸碱性土壤、裸露坡面、海岸堤坝等为主要施工对象,使用富含有机质和黏粒的客土材料,在喷播瞬间与团粒剂混合并在空气的作用下诱发团粒反应,形成与自然界表土具有相同高次团粒结构的人造绿化基盘,由于喷播瞬间会发生疏水反应,所以黏结力极强的绿化基盘牢固地吸附于坡面上,能抵抗雨蚀和风蚀,防止水土流失。

2.2 施工工序

本工程采用的“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的施工工序如下:清除坡面危石——开挖植生孔——铺设植生毯——铺设金属网——喷播——养护管理。

2.3 喷播材料

(1)客土。黏土、砂、有机质比例适中,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改良土壤,经团粒反应后可以确保表土质量。

(2)养生材:增加了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缓释肥,为了增加土壤培养基的强度和保水性,加入复合性纤维。

(3)土壤稳定剂。由天然植物性油脂的诱导体构成,施工时对团粒反应起促进作用,形成稳定的植物生长基盘。

(4)团粒剂。线状有机高分子,能再现最理想土壤形态。

(5)植物纤维。植物纤维吸水性良好,添加后使土壤颗粒的连接作用更加紧密,对人造绿化基盘起加固作用。

(6)种子。根据不同的绿化目标,选择不同种子的配合比,多选择抗性好,对环境承受能力强,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种子。根据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物种乡土化、多样化特征及本工程的绿化目标,选择了当地的乡土树种如臭椿、刺槐、火炬树、紫穗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在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姜利兵 王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