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深覆盖红层地区建抛物线拱坝的设计实践(陈大松 刘其文 罗健)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59下载257次收藏
 

摘要: 红层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在红层上修建的水工建筑物较少,所兴建的水库大坝多为当地材料坝。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向红层地区深入,给勘察、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课题。大多数红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属于较软岩,其变形模量低、强度低、允许承载力小、易风化、覆盖层深,但完整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小拱坝压应力不大,可利用红层完整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优势,对地基稍加处理即可满足修建双曲拱坝的需要。以云南省大姚县渔泡江三级电站工程为例,论述了在红层深覆盖层地区修大坝的可行性。

关 键 词: 红层;深覆盖层;岩体力学参数;抛物线双曲拱坝;云南渔泡江三级电站

中图分类号: tv642.4+ 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新生代第三纪陆相沉积形成的红色岩层,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多为砂岩、泥岩、页岩互层。地质特性一般表现为强度低、变形模量低、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易风化、覆盖层深、工程性质变化大;但是透水性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红层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在红层上修建的水工建筑物较少,所兴建的水库大坝多为当地材料坝。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向红层地区深入,给勘察、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课题。大多数红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属于较软岩,但其完整性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设计上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同时采取措施规避不利因素,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

渔泡江三级电站位于云南省大姚县渔泡江上,距大姚县城约66km。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枢纽工程由拦河坝、表孔、底孔、引水隧洞、地面厂房和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该工程拦河坝座落在滇中红层上,拦河坝经与混凝土重力拱坝比较后采用混凝土双曲拱坝方案,该方案比原推荐的混凝土重力拱坝节约工程量近20%,工程于2005年10月12日开工,2006年3月19日开始浇筑混凝土,2007年12月15日完成大坝所有土建工程施工任务,即将下闸蓄水。

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渔泡江三级电站坝址河流近nww向,河段平直,河床高程在1270~1272m之间,河床宽约60m;地形坡度下陡上缓,其中右岸1950m高程以下坡度40°~45°,以上约25°,左岸1900m高程以下坡度50°~55°,以上30°~38°;正常高水位1306m对应的河谷宽120m,河谷宽高比1.9,河谷为对称“u”形;两岸基岩裸露,岸坡基本稳定。

2.2 地层岩性

(1)第四系(q)。①河床冲洪积层(al+plq)由砂卵砾石层、砾质土组成,厚度最深达23m。其中砂卵砾石主要分布在河床中部靠左岸,粗粒成分以石英砂岩为主,中细粒成分以泥粒为主;砾质土分布在河床右侧,厚10~17m,褐紫色,中密,局部呈可塑状,角砾成分为中—弱风化粉砂质泥岩,棱角分明,其余为粉土—壤土充填。②残坡积层(el+dlq)主要分布在右岸坡脚,为棕红色、褐黄色含砾粘土、砂质壤土、碎石土,结构较紧密,厚度1~5m。

(2)基岩。渔泡江三级电站坝址座落在江底河组下杂色第一段泥岩段地基上,其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钙质泥岩及细砂岩,厚约1000m。

根据坝基开挖出来的取样试验,所取样构造属于微理、泥质、粉砂构造,其矿物成分泥质占全岩样75%~80%,铁质占5%,二者混在一起,构成麻丝状,定向分布;粉砂级石英碎屑占10%~15%,具尖锐的棱角状,定向分布,碳酸盐占1%~5%,呈隐晶质状态;其余为不到1%的不透明物质。

2.3 地质构造

坝址两岸基岩裸露,岩层走向基本接近sn,倾向e,倾角18°~32°。

坝址无区域性断层通过,主要构造有f1小断层,该断层沿河床右侧与岸坡接触带通过,走向近北西西向,断层面近直立;断层带由中酸性岩脉侵入,岩脉为致密块状、质坚硬、弱风化,宽1.5~2m,延长15~20m;受其影响,断层带岩体裂隙比较发育,渗透性偏大,透水率在20~40lu。

受岩脉侵入影响,主要发育节理裂隙为:左坝肩主要有3组裂隙:①184°∠63°,裂隙率3~5条/m;②225°∠5°~10°,裂隙率1~3条/m;③20°∠65°~80°,深度3~5m,为卸荷裂隙。这几组裂隙大多呈闭合状的剪裂隙,延伸短。右坝肩主要发育3组裂隙:①235°∠53°,裂隙率1~3条/m;②307°∠40°~50°,裂隙率3~5条/m;③200°∠65°~70°,深度3~5m,为卸荷裂隙。裂隙大多呈闭合状态,少数微张。

2.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压水试验资料,河床冲洪积层,渗透系数在10-2 ~10-4 cm/s;基岩除断层带透水率在20~40lu之间外,其余在2~15lu之间。总的透水规律是: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河床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透水性随深度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深覆盖红层地区建抛物线拱坝的设计实践(陈大松 刘其文 罗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