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长江报》:把长江“装”进计算机
记者 杨君 特约记者 贾海 龚红春
就在“嫦娥”、“神七”把浩瀚的宇宙“拉”得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在武汉,一项运用空间信息技术把长江“缩小”,直到把它“装”进计算机的系统工程,也正从设想走向现实。
如今的长江,空间信息技术早已覆盖流域管理的主要业务领域,为水旱灾情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河道管理、水利信息化等诸多公益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并日益成为流域现代化管理中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的技术支撑。
现代水利的“眼睛”和“大脑”
提到空间信息技术,曾有专家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两只眼睛一个大脑”。“两只眼睛”分别指遥感技术(rs)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一个大脑”指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空间信息技术中,rs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获取空间数据规模最大、时间最短的技术和手段,gps可以快速获得地球表面任意物体的空间位置信息,但是,它们只有和gis技术相结合才能产生广阔的应用。
我国水利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rs技术,对gis的使用则始于80年代后期,而gp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始于90年代初。就在这三种技术在水利行业得到普遍运用并高速发展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发现,它们在单独使用时,却存在缺陷。
长江委长科院空间所所长谭德宝告诉记者,在实际应用中,这三门技术往往相互交叉、互相渗透。rs可为gis提供数据源与数据更新途径,但rs系统本身的分析功能有限,需要gis为其提供更精确的服务,使其提供的数据发挥充分作用。另外,gis可为rs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供广阔的舞台。gps则为rs和gis快速、廉价地提供最基本的地表特征的定位数据,同时gps也只有在rs和gis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如何才能充分融合、调动“3s”技术,使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现代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起到“眼睛”和“大脑”的作用?
2000年,伴随着国家“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即“948”项目)——“长江流域水旱灾情及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在长江委启动,空间信息技术在长江的治理开发事业中的集成化、产业化运用开始走向深入。
流域管理的高精尖支撑
2007年11月,“长江流域水旱灾情及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项目通过验收。这项长江流域实施最早、规模最大的“948”项目,引进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和设备,全面开展了防洪减灾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流域管理业务。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谭德宝教授对此项研究的成果如数家珍:“通过这个‘948
《人民长江报》:把长江“装”进计算机
本文2010-03-12 15:17:3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56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