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的几点意见
1、引言
混凝土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了很多年,对其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对施工单位来讲也着重从外观质量上进行了许多年的不懈努力,但在混凝土施工和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本文针对存在的诸多误区就使用普通水泥制造的混凝土,从它的表观颜色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意见,从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出发得出几点其控制方法,希望对广大施工一线人员能予以参考和指导。
2、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机理
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不外乎为:水泥(胶凝材料)加粗细骨料加水再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经过拌和,拌和物经过浇筑、振捣、养生成型。混凝土内起着填充作用的胶凝材料——水泥包裹着整个骨料,混凝土构件表面充满了水泥浆,因此水泥的本色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颜色,这是基色。基色的深浅通过用水量、水泥的成分以及施工措施和环境的变化来实施。
混凝土除了基色外还充斥着其它的颜色。混凝土内部存在着很多的毛细孔隙。混凝土构件在脱离整个保护条件后,长期裸露于自然环境中,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和多余水分的蒸发,在其表面渗及内部形成许多的、大小不一的毛细孔隙,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作用,从毛细孔内反射出骨料,主要是粗骨料的基岩颜色。
3、混凝土表面颜色形成的原因
(一)基岩颜色的表观影响
这里将基岩按原始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化学加工前的水泥原料基岩,一种是只经过物理加工的骨料基岩。水泥制作原料基岩包括烧制前的生料和烧制后的熟料及外加掺合料。由于受地理地质的影响,各地水泥的制作原料均存在差异性,原料中所含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等含量不一,因此导致最终同等级的水泥内各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这样最后形成的是混凝土表面基色存在根本的差异性:白、灰、红、青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里要指出的是这里指的水泥是广泛使用的普通水泥,而非特种水泥。
作为混凝土的骨架——骨料,由于选用的材料有限:粗骨料——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细骨料——河砂、山砂以及岩石破碎的碎砂等。同样由于地理地质条件的限制与影响,骨料的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在混凝土内部通过光的折射、反射体现出来的颜色就不尽相同。由于骨料受水泥浆的包裹,裸露面积小,通过毛细孔
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的几点意见
本文2010-03-12 15:17:0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51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