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王凯军 宋英豪)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2)07-0023-0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由美国irvine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80年代初出现了连续进水的iceas工艺,随之goranzy教授开发了cass和cast工艺,90年代比利时的seghers公司又开发了unitank系统,把经典sbr的时间推流与连续系统的空间推流结合了起来。我国也于80年代中期开始对sbr进行研究,目前应用已比较广泛。
1 工艺特点及分析
sbr工艺是通过在时间上的交替来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整个运行过程,它在流程上只有一个基本单元,将调节池、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集于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固液分离等。经典sbr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为:进水→曝气→沉淀→滗水→待机。
1.1 优点
通过分析可将sbr反应器的优点归纳如表1。
1.2 理论分析
sbr反应器充分利用了生物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① 流态理论
由于sbr在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根本不存在返混现象,所以属于理想推流式反应器。
② 理想沉淀理论
其沉淀效果好是因为充分利用了静态沉淀原理。经典的sbr反应器在沉淀过程中没有进水的扰动,属于理想沉淀状态。
③ 推流反应器理论
假设在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中有机物降解服从一级反应,那么在相同的污泥浓度下,两种反应器达到相同的去除率时所需反应器容积比则为:
v完全混合/v推流=〔(1-(1/1-η)〕/〔ln(1-η)〕 (1)
式中η——去除率
从数学上可证明当去除率趋于零时v完全混合/v推流等于1,其他情况下(v完全混合/v推流)>1,就是说达到相同的去除率时推流式反应器要比完全混合式反应器所需要的体积小,表明推流式的处理效果要比完全混合式好。
④ 选择性准则
1973年chudoba等人提出了在活性污泥混合培养中的动力学选择性准则,这个理
SBR工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特性(王凯军 宋英豪)
本文2010-03-12 15:16:4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49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