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施工技术——堆石混凝土技术走俏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58下载129次收藏
 

前言:

rfc,为rock filled concrete的简称。意为堆石混凝土。是在自密实混凝土(sc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堆石混凝土施工首先将大粒径的块石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然后从堆石体上部浇入堆石混凝土专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利用其特有的高流动、抗离析、强填充粘结性能,依靠自重完全充填堆石体空隙,形成完整、密实、有较高强度和低水化热的大体积混凝土。

简而言之就是用自密实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堆石体所形成的致密混凝土,它由大块的堆石和带有小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构成。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浇筑过程中无需施加任何振捣,仅依靠混凝土自重就能完全填充至模板内任何角落和钢筋间隙的混凝土。在传统的坍落度试验中,自密实混凝土能够达到260毫米以上的坍落度、600毫米以上扩展度,并且没有离析、泌水现象的发生。

堆石混凝土技术走俏

一项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市政、铁路、房建等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领域的堆石混凝土解决方案——rfc,经过多年实验室的各种试验和目前多个工程的成功应用,堆石混凝土技术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已得到广泛检验和证实。

堆石混凝土技术施工工艺简单,综合单价低,水化温升低,易于现场质量控制,施工效率高,工期短,特别适合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用。由于其引领了质量高、进度快、成本低、耗能低、污染小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革命,并为工程各方创造卓越价值近来越来越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

据了解,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概念在2003年由清华大学金峰教授和安雪晖教授提出,是清华大学所有的国家专利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

为了对堆石混凝土技术一探究竟,本刊特专访了该技术专利的拥有者,同为清华大学教授和rfc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金峰教授及安雪晖教授。

做技术的人一向喜欢用试验数据说话,金峰教授也不例外,他先介绍了rfc技术的几个试验结果。

填充性能检测

试验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在堆石体的三维空隙中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可以充分填充堆石体中的空隙。在尺寸为500mm×500mm×2000mm的有机玻璃模具中随机摆放粒径在150mm~200mm范围内的块石形成堆石体,在一端开口处倒入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在堆石体中形成从浇筑点向外扩展的斜面,新浇自密实混凝土顺斜面向前推进,逐步充填堆石体,通过表面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很好地填充堆石体的孔隙,形成完好的堆石混凝土块体。拆模后发现硬化后堆石混凝土体表面良好,自密实混凝土从堆石体断面上所有的空隙中流出并且表面上骨料分布均匀,自密实混凝土在堆石体中仍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力学性能检测

2005年在清华大学和南华大学进行堆石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表明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和石块之间具有良好的胶结能力,堆石混凝土中石块所形成的加强结构可有效提高其抗压强度,使其强度高于浇筑时所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

本次试验所设计的rfc试块尺寸为2.0m×1.0m×1.8m,分三层浇筑完毕,每层厚600mm。试块的浇筑方式和具体浇筑步骤如图3所示:采用模拟泵送浇筑的方式先在模板中浇筑第一层厚度为600mm的rfc,然后在1h之内完成第二层600mm rfc的浇筑;前两层rfc浇筑完毕1d后拆模,喷水养护至3d,重新支模后完成第三层600mm rfc的浇筑;试块整体浇筑完毕1d后拆模进行喷水养护。硬化后的三层rfc中平均石块堆积率为51.7%,并且在600mm高度处第一、二层间存在一条施工热缝,在1200mm高度处第二、三层间存在一条施工冷缝。

9块试验试件均取样于堆石混凝土普通部位,均属于纵向劈裂破坏,裂缝一般穿过堆石混凝土中的石块或沿石块周边斜向发展。试验中充填堆石体所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为fprscc=13.1mpa。堆石混凝土切块强度与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对比图上容易看出,试验中9块抗压试件的强度中有6块均高于浇筑时所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最高可达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的173%,其余3块也与scc强度相近。

总体来看,9块堆石混凝土试块的平均棱柱体抗压强度fprrfc=16.7mpa>fprscc=13.1mpa,成型后的堆石混凝土的平均强度高于其浇筑时所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

抗渗性能检测

2005年在清华大学进行堆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结果充分表明填充良好的堆石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水工混凝土的抗渗要求。

分别从抗压性能试验中所浇筑的尺寸为2.0m×1.0m×1.8m的堆石混凝土试块的普通部位、热缝部位和冷缝部位切割取样,并在其四周凿毛后用c60等级自密实砂浆填充修补的方法制作成标准抗渗试验试件。试验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2001)中的相关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普通部位、热缝和冷缝处的抗渗等级分别为w35、w31和w14。大坝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一般为w2~w12。对于普通部位和热缝处的堆石混凝土而言,其抗渗等级能够达到w30以上,远远超出了一般水工建筑物的标准;即使是抗渗相对薄弱的冷缝处其抗渗等级也达到了w14,亦能够满足一般水工建筑物要求。

结构性能检测

2005年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建工学院进行了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梁构件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弯曲破坏还是剪切破坏,堆石混凝土梁和堆废旧混凝土块充填自密实混凝土梁均显示出较好的力学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施工技术——堆石混凝土技术走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