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布垭水电站尾水洞软岩成洞研究(周述达 陈代华 易路 黄骞)
摘要: 水布垭水电站尾水洞穿越的地层均为软岩岩层,成洞条件差。为了保证尾水洞施工安全以及长期安全运行,对尾水洞软岩成洞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有限元数值分析,选择受力条件好的断面型式和合适的洞轴线间距,并制定了详细的初期支护参数和施工措施,解决了水布垭地下电站尾水洞软岩成洞关键技术问题,在洞间岩柱薄、围岩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安全、顺利地建成了大型尾水洞群。
关 键 词: 尾水洞;软岩;围岩稳定性;断面型式;支护参数;监测成果;水布垭水利枢纽
中图分类号: tv732.3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清江中游河段巴东县境内,其地下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引水渠、进水口、引水隧洞、地下厂房、母线洞、尾水洞、尾水平台、尾水渠、500kv变电所、交通洞、通风及管线洞和厂外排水洞等。其中地下厂房位于右岸山体f2 和f3 断层之间,开挖尺寸为168.50m×23.00m×65.47m(长×宽×高),拱顶高程为230.47m;尾水隧洞共4条,开挖直径13.7m,长295~310m,洞轴线间距31m,洞间岩柱厚度为开挖直径的1.26倍。
2 地质条件
尾水隧洞穿越p11q 、p1ma 、c2h 和d3x 地层,均为软岩岩层,且岩层中软弱剪切带发育,围岩类别为Ⅳ~Ⅴ类,其中顶拱位于剪切带和写经寺组等Ⅳ~Ⅴ类岩体之中的洞段长占70%~85%。尾水洞围岩条件极差,且洞间岩柱偏薄,软岩成洞问题突出。
3 尾水洞软岩成洞关键技术研究
尾水洞洞间岩柱厚度小,且位于Ⅳ~Ⅴ类岩体之中的洞段长占70%~85%。选择合适的断面型式及洞轴线间距、合适的开挖程序和施工工艺、合适的初期支护参数和永久衬砌结构型式,以保证施工安全及尾水隧洞的长期安全运行,是尾水洞的关键技术问题。
3.1 尾水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采用二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及三维粘弹塑性有限元对尾水洞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断面型式研究了圆形和城门洞形,而马蹄形断面由于体型复杂,开挖和混凝土衬砌施工工期难以保证,未作深入研究;对于圆形断面,比较了25.5m和31m两种洞轴线间距,对应的洞室开挖直径分别为12.3m和13.7m。
3.1.1 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论
(1)尾水洞断面采用圆形或城门洞型,喷锚支护后,围岩变形量的最大减小幅度分别为55%、45%,喷锚支护对限制围岩变形效果明显。
(2)圆形断面围岩塑性区小于城门洞型,特别是在喷混凝土支护后,圆形断面相邻洞室岩柱塑性区没有连通,而城门洞型相邻洞室岩柱则基本连通,且喷混凝土支护单元屈服数远少于城门洞形。
(3)同样洞轴线间距,相同机组运行条件下,圆形断面将更有利于洞室围岩的稳定。因此,从保证尾水洞围岩的稳定性及减小初期支护等方面分析,圆形断面比城门洞形更优。
(4)不同的洞轴线及对应洞室开挖直径相比,洞室围岩开挖位移与变形处在同一量级,塑性区范围略有增加,且两方案在喷混凝土后,围岩变形与塑性区范围基本相同,相邻洞室岩柱没有出现塑性区连通。因此,当尾水洞断面加大后,相应增加洞轴线间距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5)4条尾水洞同时开挖、相邻2条洞同时开挖及4条洞间隔开挖等3种开挖方式的研究成果表明,采取间隔开挖方式,无论喷锚支护与否,4条洞间隔开挖的变形及塑性区分布均小于其它2种方式,且喷混凝土及围岩中的应力分布更均匀合理,洞室群围岩稳定更有保证。
3.1.2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论
计算表明,围岩的变形、塑性区范围及应力大小均小于二维计算结果,仅尾水出口处于
水布垭水电站尾水洞软岩成洞研究(周述达 陈代华 易路 黄骞)
本文2010-03-12 15:09:4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94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