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难点”引发新技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应急处理技术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14下载144次收藏
 

编者按:在前不久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中国水网共同主办的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众多水业专家齐集北京,对业内的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针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思路。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对论坛上的众多权威专家的部分论述作一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5月末在无锡发生的“自来水危机”引起了全社会对水质问题的关注,除了加强控制水源地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外,我们更从中学到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中吸取了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清华大学的张晓健教授作为这一“危机”应急专家组的技术负责人,不仅亲历了危机的全过程,更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应急新技术从试验到实践的全过程。在此次论坛上,张教授首次对事件的始末和新技术的研发过程进行了披露。

“除臭”而非“除藻”

张晓健介绍说,5月28日下午开始,无锡市的南泉水源地突然恶化,自来水带有严重的臭味,已经失去了除消防和冲厕以外的全部使用功能。水源水呈黄绿色,淡黄色,有的水甚至发灰、发黑,已不再是绿色。藻的浓度为6000万到8000万克/升,最高时达到2.5亿个/升。但是水面上只有少量的浮藻,水体颜色发灰、发黑。cod为15到20毫克/升,最高时达到28毫克/升,氨氮是7到10毫克/升,溶解氧降为0,并且水质的恶化过程非常突然。

事件发生后的5月29日~31日,当地水厂已经采取了应对蓝藻水华的应急处理措施,即在取水口处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水厂内提高混凝剂和消毒剂氯的投加量等应急处理措施,但效果不显著。为了解决这次危机事件,5月31日16时张晓健等三位专家到达无锡,6月1日建设部城建司张悦副司长、王欢副处长等赶到,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宋兰合所长等7人迅速成立了专家组,协助当地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专家们的连夜实验、分析,发现:本次无锡自来水嗅味问题的产生原因极为特殊,当时的说法是因太湖蓝藻水华造成。但是根据源水水质和臭味的味道,以及应急除藻措施除臭效果欠佳的情况,在到达无锡后专家们就初步判断出,产生此次无锡自来水臭味的物质,是一种致臭的含硫化合物,此类硫化合物的气味和烂圆白菜味、烂洋葱味、蒜臭味,以及臭胶鞋味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难点”引发新技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张晓健谈无锡市自来水事件应急处理技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