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土梁峁与沟谷填挖改造工程场区的环境治理(靳红强 李久林 刘卓)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42下载243次收藏
 

 

提要 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用地向两山及沟谷区扩展,人工填挖改造工程场地的环境治理问题日显突出。通过某重点文化工程的环境灾害分析,结合场地特点对环境治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提出了边坡治理与洪水泥流排导治理方案。

关键词 环境治理 边坡 压脚 减重 洪水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兰州市工程建设用地逐步向城区外围的黄土梁峁斜坡地带扩展,移山填沟开发土地资源并进行工程建设的项目日益增多,在南北两山绿化区已建和待建的景观建筑陆续增加。土地开发区工程建设时,大填大挖破坏了原始地形地貌,形成了貌似平整的高边坡、高填方建设场地,隐伏着黄土与填土湿陷、地面沉降、滑坡、洪水与泥石流等环境工程问题。本文介绍某文化重点工程环境治理设计的经验和体会。

2.场区环境现状

该工程场区为兰州市北山九洲台南麓黄土梁峁斜坡地带,在兰州市地貌区划图上属梁峁窄谷区(Ⅱ1区) 。黄土覆盖最大厚度达300m左右,自下而上主要由巨厚的第四系早更新世黄土(q1) 、中更新世黄土(q2) 和较薄的晚更新世黄土(q3) 组成,仅在沟谷斜坡地带搬运堆积有坡洪积全新世黄土(q4dl---pl) 。其下部为薄层早更新世冲积砂砾卵石(q1al)。第四系地层以下为区域性夷平面,由寒武系皋兰群各类片岩或片麻岩等变质岩类组成黄土梁峁基底。

工程场地原始地形为丘状黄土山峁,近20年来历经削山填沟绿化,降低了30余m,形成了占地120×200m的黄土平台。场地西侧为虚填方形成的高边坡,坡高自北向南在15~30m之间变化,平均坡度40度左右,按规范属三级土质边坡。西侧边坡坡体上部为人工堆填土,中部为坡积冲积次生黄土,深部为风成老黄土。为提高地基承载力,采用了预浸水加强夯处理地基湿陷性,由于受强夯振动影响,在坡面局部产生了3个部位错落或八字形裂缝,均属后期堆填层内的浅层错落,错落体积小于200 m3,虽不致影响场地和拟建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但对其产生的再次错落必须重视。经验算,西侧高边坡在干燥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但在灌溉水入渗饱和及地震等不利条件下,将处于失稳状态。因此,必须要进行该边坡的治理。

场地上游东西两条分水岭之间流域面积约0.35km2,平均坡率0.3左右,集中暴雨时上游来水将对场区产生洪水危害,并且场地西侧冲沟为沟谷汇水的唯一通道,该冲沟被南侧一条人工填筑的土桥所阻拦,一旦形成汇水,也将危害西侧边坡稳定。

本工程场区的环境影响主要为:西侧30m高边坡在浸水及地震等不利条件下的失稳滑移和场地上游沟谷洪水泥流侵害。

3.西侧边坡失稳滑移的治理

3.1边坡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

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之规定和本工程的重要性,将边坡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取为1.2。

3.2边坡的稳定验算

根据西侧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c1-c1断面,c2-c2断面)及各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西侧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验算采用瑞典条分法,并且考虑8度地震影响(表1)。

从计算结果和最危险滑弧面可以看出西侧边坡抗滑安全系数小于1.2,边坡处于非稳定状态,滑动面自坡脚切出,坡顶切割宽度小于5m,对建筑群地基稳定性不产生影响(建筑物距边坡为5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黄土梁峁与沟谷填挖改造工程场区的环境治理(靳红强 李久林 刘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