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情况汇报——向全国人大重点建议专题调研组的汇报
(2009年6月15日)
尊敬的鄂部长,各位人大代表,各位领导: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百忙之中莅临湖北检查指导工作。长期以来,全国人大和国家各部委对我省水利工作,特别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关情况作个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频繁,发展农业生产,农村水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直当做大事来抓。建国以来,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面组织发动群众,全力调动积极因素,投工投劳大力开展“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00余万处,其中:小型渠道100万公里,小水库5000余座,塘堰约100万处,小型集雨工程13万处,小泵站2万处,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是“三农”工作的命脉工程。
然而,由于这些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形成“先天不足”,加上运行至今已40多年,因管护主体缺位、管理经费不足,工程老损严重,又形成“后天失调”,致使现今工程效益日益衰减而成为广大农民关心的难点问题,各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反映的热点问题。主要是:
1、工程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全省各类蓄水塘堰大都淤积,总蓄水能力下降了40%左右。以京山县为例,全县3.7万余口塘堰从原蓄水能力近亿方降至6000万立方米,下降了37.2%。如罗店镇原有塘堰5000处,总蓄水能力2000万立方米,如今淤塞近千口,蓄水能力下降了30%,抗旱能力由原来的保证1个多月下降到7~10天。
2、渠道灌溉能力大幅萎缩。田间灌排工程淤塞严重、灌排效率衰减50%以上,渠道水的利用率仅0.3左右,有的渠道甚至失去灌溉功能,导致灌区受益面积大幅衰减。京山县大中型水库灌区灌溉面积一般衰减3成左右。刘畈灌区渠首设计流量9m3/s,现在不超过5 m3/s,下游的罗店原可灌7万多亩,现在不到2万亩。惠亭水库支斗渠灌溉面积衰减6成。高关干渠二湾支渠,原设计流量1.9 m3/s,可灌溉曹武镇7个村的全部农田,现在渠尾的顾场村已难以灌溉。小型水库灌溉面积衰减情况更为严重,有的降幅竟高达9成。曹武镇跃进垱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现只有1千亩左右。宜都市安桥小(一)型水库灌区,主干渠15公里,由于淤塞严重,灌水不畅,严重影响下游受益。末端的何阳店村在农忙季节,往往需要15天左右水才能到该村,等水到田已误了农时。
3、泵站排涝能力日益衰减。我省泵站大都建于60~70年代,由于长期运行而又无钱维修养护,加之生产设备的厂家早已更新换代,无配件可换,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每年只能勉强维持运行,效益退化日益突出。如监利县的周沟泵站、新河口泵站,分别装机6×155千瓦和4×155千瓦,承担近3万亩和3.2万亩的排涝面积,由于设备老化,严重影响排涝效益。同时,排渠淤塞严重。监利县分盐镇属于平原湖区,排水对于这个地区来说至关重要,但境内48条主干渠严重淤塞,排水效益减至50%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
1、投工投劳直线下降。我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除国家、集体少量补助外,主要靠受益区农民投工投劳。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用于水利建设投工投劳数量从2002年以前的每年10亿个左右呈直线下降趋势,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投工数分别为4.8亿个、3.9亿个、1.9亿个、2.1亿个,且大都作为国家重点项目配套,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数量就微乎其微了。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县级财政无力投入。我省绝大部分县(市、区)是吃饭财政,加之近几年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配套任务很重,很难拿出更多资金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2008年小农水89个项目,全省市县财政投入仅620万元,且主要集中在武汉、宜昌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二是省级财政投入有限。我省财政每年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数量仍然极为有限,近四年小农水项目配套资金分别为:2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6000万元,再要继续加大力度可谓步履维艰。三是中央财政投入杯水车薪。中央财政对我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近四年分别为1200万元、2300万元、3800万元、11600万元,虽逐年增加,但仍只是杯水车薪,短期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以来,中央及我省4年时间共投入财政资金3.51亿元,其中中央1.89亿元、省级1.62亿元,仅占规划总投资140亿元的2.5%,即便加上市县投资和群众投劳折资也只有7.8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6%。按此投资规模,完成全部规划任务尚要几十年的时间。
3、资金投入渠道分散、结构性不合理。目前,国家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渠道很多,除了水利口外,还有国土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但由于各自为政,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即便是水利口投资,国家投资也是主要用于骨干工程、“卡脖子”工程,而田间工程则没有投资渠道,使得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建设不同步,造成骨干工程改造效果十分显著,而田间工程建设明显滞后,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
4、“一事一议”难议难决。一方面部分干部群众对“一事一议”政策不了解、不熟悉,更不会应用。有的农民认为“一事一议”和“投工投劳”就是变向收费。有的基层干部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不去主动找“麻烦”。因此,很多县(市)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要么是乡村干部到上级政府部门争取一点资金来办,要么就无人兴办,导致塘堰越来越浅,渠道越淤越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一事一议”规范操作难。主要表现在“四难”:一是开会议事难,农村70%以上劳力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对村内公益事业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热情,导致坐在一起开会难。二是意见统一难,一些农村水利设施农户受益不均导致议事很难达成共识,形成决议。三是资金收取难,往往议事成功,资金也很难收取到位。四是规范管理难,由于制度不健全,少数村对收取的“
湖北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情况汇报——向全国人大重点建议专题调研组的汇报
本文2010-03-12 15:01:3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61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