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调研报告
调研组按要求召开了“三个座谈会”:一是组织召开由天津市水利局主管领导、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及局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二是召开区县长座谈会,武清、宝坻和静海三个区县主管领导和北辰、宁河、蓟县三个区县水利(务)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占全市有农业区县的50%),重点了解区县政府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建议;三是在调研区县现场召开由分管区县长、水利局局长、项目建设法人、监理、财务和乡(镇)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项目组织实施、工程布局、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详细察看规划审批、项目和资金落实及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情况,并相互交流意见。
在召开“三个座谈会”的基础上,调研组先后深入大港、静海、宝坻三个区县和武清区典型工程进行了现场检查调研(占全市有农业区县的1/3)。每个区县深入2-4个工程及其受益村户(每个工程2-3个村,每个村2-3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一问、二看、三尝、四听”的方式进行入户走访。即寻问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知晓和参与程度,察看实际饮用水状况,品尝饮水口感,虚心听取农民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填写调查表。
通过检查调研,总的看到,天津市和各区县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做到了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配套资金的“三落实”,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比较高,初步形成了适合地区特点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受到乡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达到了区县政府、乡村领导和农民的“三满意”。但是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天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及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北依燕山,东临渤海,东西宽101.3公里,南北长186公里,海岸线长155公里。全市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93.9%,山区和丘陵区占6.1%。天津市行政区下辖18个区县,其中城区6个,包括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有农业的区县12个,包括汉沽、塘沽和大港等滨海三区、东丽、津南、西青、北辰等环城四区和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宁河和静海等远郊二区三县。12个有农业的区县共有178个乡、镇、街,3852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9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7.8万人。
天津市农村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要,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个别地区存在苦咸水问题;二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部分区县建设了一批单村供水设施,但大部分已老化失修,跑冒滴漏严重,供水保障程度差;三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打了一批饮用水机井、铺设了主管道,但管网未入户,饮水不方便。根据2005年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结果,全市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及管网未入户的农村人口有320.3万人,涉及全市12个有农业的区县。根据水利部复核评估结果,天津市列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人口为144.9万人,其中水质不达标人口为107.3万人,水量及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为37.6万人。另有175.4万人因管网老化失修、管网未入户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不安全和不方便等问题。
2、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展情况
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及安全隐患问题,该市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在各区县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规划方案》,2006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根据该规划方案,“十一五”期间将全面解决全市320.3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及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包括国家规划内的饮水不安全人口145万人,实现自来水管网入户率达到100%,初步建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工程总投资为14.27亿元,其中市级以上投资6.68亿元,占46.8%;区县政府投资4.49亿元,占31.5%;乡镇村及农民自筹资金3.10亿元,占21.7%。主要建设内容为:打低氟井18眼,购置除氟(降盐)及罐装设备1239套,铺设和改造供水管道39582.8公里,购置恒压变频设备2744套,建高位水池401座,建厂房和管理房13.88万平方米,建水窖7254座,安装水表98.2万块,安装消毒设施2759处。
3、2006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天津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2007国家累计下达工程计划27349万元,中央下拨资金57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787万元;已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6万人(其中58万人为水质不达标,18万人为饮水不方便),完成2005-2007年国家下达计划的108%,完成国家规划任务的52%。
此外,2007年天津市还自筹资金18020.8万元,解决了45万人管网改造和饮水不方便问题,建设除氟(降盐)站14座,铺设管道5250千米,安装变频设备128套,建设小水窖60座,管理用房6794m2。
在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工程建设模式。对于解决水质不达标的,一是采取集中统一供水,通过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或以引滦水为水源新建水厂的形式解决;二是采取分质供水,在水源不能达标的地区,采取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应的方式解决,即建设集中除氟(降盐)站,向居民提供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桶装水,同时以管网形式供给其它生活用水。对蓟县、宝坻等区县存在的饮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问题,主要采取建设联村或单村集中供水工程,铺设供水管网,实现供水入户。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主要做法
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原市长戴相龙、陈雷部长、市委书记张高丽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让百姓早日喝上放心水。2008年1月17日陈雷部长视察了静海县王口供水厂,慰问了水厂职工,这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极大的鼓舞。该市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把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久发挥效益,真正把工程建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天津市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农委、水利局、财政局、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与建设管理的监督工作。农委负责协调监督,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监管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卫生部门负责水质检测,水利部门负责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市水利局成立了有关处室参加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区县水利局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在媒体上公开,以接受农民监督。市、区(县)、乡(镇)层层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职能,落实了责任。如静海县,张绵生副县长要求周周听汇报,月月有总结,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武清区,是天津市农业人口大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1万人,其中饮用氟含量超标水人口39.5万人。根据分步实施的原则,2006年该区重点解决含氟量大于2.0mg/l地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涉及石各庄、陈咀、王庆坨、汊沽港等21个乡镇街,155个村,53541户,近18万人。区政府吸取了以往建单村除氟站存在的建设成本高、运行管理费用高、人员管理困难、技术指导不到位和稳定性差等经验教训,按照分质供水的原则,站在高起点,2006年抢机收购了位于该区大良镇的娃哈哈水厂,以每桶(20升)1.5元的成本价向高氟水乡村供水,使2.4万农户,近8万人喝上了高质量的纯净水,实现了水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项目实施前,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有关乡镇长会议,水务局人员深入乡镇村调研、讲解和入户登记,并签订村民同意书,做到受益农民100%同意。具体的组织形式:一是购置娃哈哈水厂作为项目区农村饮用水基地。该厂建有桶装水生产线一条,生产能力为900桶/时,可满足供水需求;二是在每个村设立1个便民供水服务点,按户籍制管理免费为每一个农户配备饮水机1台,并发放购水证,农户持证到供水服务点取水;三是实行定额购水,按照每人每月1桶的标准供水,定额内实行成本价格,1.30元/桶,超出定额部分实行议价销售。
2、严格程序,扎实做好工程建设
一是按照水利部对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复核评估
天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调研报告
本文2010-03-12 15:01:2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59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