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县水库安全工作刍议(彭通光)
关键词:水库 病险 安全 措施
1璧山县水库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家水利部和重庆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璧山县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245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70座、石河堰226道、引水渠71条、山平塘2641口、农村小水电站7座、机电提灌站397处、微型水利(蓄水能力200m3~1000m3)5815口,水利工程蓄引能力为达到10682万m3,其中水库蓄水能力7878万m3。
水利工程遍布全县各街道、镇乡,对抗御自然灾害,夺取农业丰收,保障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城乡人民生活、厂矿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但由于水库先天不足、运行时间久、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大量病险水库,给水库正常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大坝安全鉴定,在已建成的88座水库中,有79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病险,占89.77%。从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历时10年之久,国家和地方共投入资金5718万元,其中,国家资金(国债)5034万元,现已整治完工75座,其余的4座预计在2009年汛期到来前整治完工。造成病险水库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1水库先天不足
璧山县的水库工程多数是在50~70年代修建的,由于受建库时的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当时的“三边”政策(边设计、边施工、边运行)影响,部分水库没有按正规程序设计和审批,造成部分水库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工程建成后就成了病害工程。
1.2水库严重老化
全县水库经过长时间运行,加上维修资金短缺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部分水库严重失修。据普查,全县88座水库中,50年代建成的59座、60年代建成的8座、70年代建成的18座、90年代建成的2座、21世纪建成的1座,分别占水库总数的67.05%、9.09%、20.45%、2.27%、1.14%。由于水库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隐患多、水文资料不齐全、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水库大坝渗漏、滑坡、放水设施垮塌、闸门启闭失灵、溢洪道被冲垮及堵塞等问题。
1.3水库受灾严重
200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2007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使全县相当一部分水库大坝裂缝或遭受损坏,从而新增了一批病险水库。
2璧山县水库安全工作措施
璧山县针对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1成立组织机构,全面落实责任
近年来,璧山县高度重视水库安全工作,把抓好该项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加强对全县水库安全工作的领导,县水务局成立了水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抓好全县水库安全工作。
为了把水库安全目标
重庆璧山县水库安全工作刍议(彭通光)
本文2010-03-12 15:01:0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