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济南段左岸标准化堤防建设浅析(李希伦)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85下载161次收藏
   

黄河济南段左岸堤防存在的问题

1.北展宽区临黄堤的淤背区变成了村民的房台

北展宽区工程是1971年经水电部批准兴建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济南北店子以下窄河段的防凌安全。淤背区内现有村庄22个、人口1.316万,村庄是1971~1973年搬迁至此的。由于村民们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已经久远,挖掘堤脚取土、堤坡上放牧、损坏备防石、堤顶打场晒粮现象屡禁不止,对堤防工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兴建百年的险工坝岸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黄河济南段左岸8处险工大都在1885~1901年兴建,由于当时缺乏石料,人们只好采用木桩、柳枝、秫秸等料物进行修建,被称为埽工。后来,在对该工程加高改建中一些秸料拆除不彻底就垒起了石头,致使当前的险工存在头重脚轻的安全隐患。个别险工坝岸设计坡度过小,稳定性能差,经过多年雨水冲刷,蛰陷、坍塌现象时有发生,削减了其抵御洪水的作用。

3.防汛道路的路况太差不利于抗洪抢险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部门就对通向黄河大堤的主要防汛道路进行了硬化。由于当时通行车辆较少,设计标准相对较低,路面宽度一般为5~6米,沥青厚度3~4厘米。目前,没有贯通黄河南北的防汛道路,已有防汛道路经过近30年的运用,路面坑洼不平,车辆行驶较难。

4.淤背区标准达不到“防洪保障线和生态景观线”的要求

现有的淤背区宽度平工段50米,险工段100米,淤背区高程低于2000年设防洪水位,大多数堤顶高出淤背区平面5~6米。由于该堤段淤背区断面单薄,经不起大洪水长时间的浸泡,部分淤背区达不到“防洪保障线”的要求。同时,由于该堤段淤背区断面不足,淤背区内种植10年的树木高度还低于现有堤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黄河济南段左岸标准化堤防建设浅析(李希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