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产业开发带动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何明全)
摘要: 璧山县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县之一,自1989年以来先后实施了长治一、二、三、五期工程,先后治理了10多条小流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2000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修复试点县。重点介绍了以产业开发带动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
关 键 词: 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与做法;重庆璧山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璧山县地处重庆市西侧,地形如柳叶,南北长约66km,东西宽约15km,幅员面积914km2 ,辖1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现有总人口60.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9万人。据2004年《重庆水土流失公告》,璧山县水土流失面积404.55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44.34%。近年来该县以实施“长治”、中央国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修复等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防治,在政策、机制、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生产能力,促进了璧山县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
1 小流域治理成效
1989~2005年底,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8.61km2 ,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75%,土壤年平均侵蚀模数已由1989年的3835t/(km2 ?a),降为2005年的2055.03t/(km2 ?a),年均泥沙侵蚀总量由1988年的152万t降为2005年的82万t,有效地降低了泥沙对塘、库、河的淤积,增强了蓄水抗洪能力;在抗击2006年重庆市遭遇的百年大旱中发挥了明显作用;通过开发式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治理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通过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促进了治理效益发挥,形成了全县4大农业主导产业中的伏淡季水果和花卉苗木产业。截至2006年底,全县共有果林1万hm2 ,其中柑桔林0.2万hm2 ,梨子林0.8万hm2 。年产水果8万多吨,产值9000多万元,成为全县4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从1998年起大力发展早熟优质梨,经过几年的实施,也初现端倪,形成了一些示范基地,如丁家禾润农庄、保家保乡二社、河边龙江三社、隆兴果场、群合
璧山县产业开发带动小流域治理的成效与做法(何明全)
本文2010-03-12 15:00:2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51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