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永定河开发治理分析(李红有)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地理位置重要, 其治理开发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资料分析, 历史上永定河的治理开发经过3次重大变化。究其原因, 乃是流域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双重变化所致。因此, 分析研究永定河开发治理的阶段、特点及其成因可以为当代永定河的开发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1 三大阶段及其特点
1.1 三国至隋唐时期
历史上, 永定河以源源不尽的流水孕育了华夏文明,哺养了北方各族人民。辽金之前, 永定河灌溉之利史不绝书。三国魏嘉平二年(250), 刘靖为屯田的需要, 兴建戾陵堰, 开挖车厢渠, 引用永定河水灌溉蓟城南北的土地, 每年达2000顷。景元三年(262), 樊晨、刘弘更制水门, 修复堰渠。北魏熙平元年(516), 幽州刺史裴延隽又修复戾陵诸堰, “溉田百余万亩, 为利十倍” 。北齐天统年间(565-569), 幽州刺史解律羡又“ 导高粱水北合易京(今温榆河),东会于潞, 因以溉田, 边储岁积, 转漕用省, 公私获利焉” 。隋开皇年间(581-600), “ 引卢沟水, 广开稻田数千顷” 。金时, “引卢沟一支东流, 穿西山而出, 是谓金口, 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 溉田若干顷” 。同时, 永定河还给人们带来航运之便。隋大业四年(608),“春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万余开永济渠, 引沁水南达于河, 北通琢郡” 。经研究, 它的路线是沿桑干河故道今凉水河直抵蓟城南郊(今北京广安门外一带)。
由上可知, 三国至隋唐时期永定河的开发治理以发展灌溉和航运为主, 且集中于北京一带。究其原因, 一是北京是我国北方的军事重镇, 人口比较集中, 二是流域人口稀少, 生产规模和水平比较低下, 自然环境特别是森林未曾遭到大规模的破坏。
1.2 辽金至明清时期
以辽金时代为界, 永定河流域森林经历了重大变化。由森林破坏所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 由水土流失所带来的频繁河道变迁, 由河道变迁所带来的洪水灾害, 从金代开始显现出来, 而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和减轻永定河洪灾, 从辽代起开始修筑永定河堤防。由于历代统治者高
历史上永定河开发治理分析(李红有)
本文2010-03-12 14:59:2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45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