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丽水水电”的发展模式研究(陈勇泉)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83下载122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3711552984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3711552984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3711552984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3711552984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3711552984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丽水水电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归纳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水电发展模式,并总结了水电在该市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水电;发展;模式;研究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下辖九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1.73万km2,总人口253.99万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425.26亿元,是一个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市。但丰富的水力资源,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全市可供开发的常规水电资源327.8万kw,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

 

按照“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丽水市坚持水电资源开发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积极探索和推进水电开发的资源补偿、生态补偿和经济补偿“三大补偿机制”,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措施,水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727处,总装机已达160.39万kw。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投产水电装机153.86万kw,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投产总和6.53万kw的24倍。2007年末在建电站87座,装机83.3万kw。已建、在建水电装机占全市水电可开发总量的74.29%。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市水电装机可达270万kw。

 

丽水全市九个县(市、区)先后被列入国家初级、全国第二批、第四批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的要求,并已通过了浙江省政府组织的验收。2004年,景宁县被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2006年丽水市被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水电已经成为丽水的支柱产业之一和主要经济增长点,水电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8%。

 

一、“丽水水电”的发展历程

 

1.以公有制为主的发展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国家“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和“以电养电”的小水电发展政策,县以下农村因陋就简地兴建了一批几十、几百千瓦的小容量和调节能力差的径流式小水电站。在这一阶段,电站的投资主体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电站的建设资金主要靠群众投劳投工和国家补贴,建设的目的仅是为了“三线”用电和城乡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到1979年底,丽水全市电站装机只有6.53万kw。

 

2.政府引导的多元投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电力短缺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丽水又地处偏远山区,供电对象户多面广、分散,仅靠大电网延伸送电保证不了用电需求。为此,原丽水地区行署和各县(市)政府领导认识到就地开发水电资源,是解决丽水地区电力供应最现实、最经济可行的办法,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鼓励政策。随着第一、二批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建设,水电建设在丽水市发生了质的飞跃,单机容量不断扩大,骨干电站愈来愈多,水电电网也联成一片,并形成以35kv和110kv干线为主的电网结构。

 

从1980年到1993年的14年时间里,平均每年投产装机3.4万kw,全市的水电站装机从1980年的6.53万kw增加到1993年的54.13万kw。

 

3.以民营投资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年,浙江省迎来了第二次电价调整,水电电价分不同投产阶段进行定价,定价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且明确规定了新电新价,上网电价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随着当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鼓励私人和股份制投资水电优惠政策的出台,丽水市私营和股份制电站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

 

2000年撤地设市后,在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大背景下,丽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水力资源为依托,重点围绕瓯江整治和综合开发,加快水力资源开发,建设浙江省绿色能源基地,同时加快建设与之相配套的220kv和110kv网架的电网建设,使电力送出畅通”的方针,提出了在“十五”期末全市在建和已建水电装机达到200万kw的奋斗目标。200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又明确支持欠发达地区水电资源的开发,丽水水电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市的水电投产装机均以每年11.7万kw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727处,总装机已达160.39万kw。

 

4.规范管理的和谐发展阶段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水电开发与生态影响、开发业主与农民利益、快速发展与规范管理的矛盾逐渐暴露,另外,水电资源的开发率已高达75%,经济合理的可开发资源已所剩无几,这些问题和矛盾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丽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从鼓励开发水电资源到规范行业管理,以开发为主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推行改革,建立和谐、生态的水电工程体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建立现代水电企业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电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范股份制水电企业的管理,全面打造经济、生态、人文的丽水水电品牌。

 

随着不断完善、逐步规范和生态补偿、资源补偿、经济补偿“三大补偿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丽水市水电开发理念逐步从侧重单一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环境、农民利益和防洪减灾的综合效益转变。近两年来,针对水电开发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丽水水电”的发展模式研究(陈勇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