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如何让循环经济引领甘肃发展?(徐守盛)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25下载217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2138419296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138419296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138419296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138419296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138419296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近年来,甘肃省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去年甘肃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甘肃循环经济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如配套政策、激励机制、投融资方式、指标体系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借助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重大契机,把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新模式,破解难题,全力推进。

 

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思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石

结论  发展循环经济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创新发展。总结甘肃省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虽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方式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延伸产业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甘肃省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主要矿区矿石资源的服务年限仅为5年~40年。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而且要耗费大量资金进口资源,这在自然资源稀缺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今天,又好又快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工业强省、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今后5年,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甘肃省工业结构中,有色、冶金、石化、火电、建材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煤、电、油、水、交通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形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任务。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草场超载和退化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心健康,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循环经济

思路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结论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区域、产业、企业、农村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实际,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突出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原材料深加工,探索建立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社会为补充的

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和经济因素很多,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如何让循环经济引领甘肃发展?(徐守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