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京市防汛业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研究(王毅)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04下载230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0234072640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0234072640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0234072640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0234072640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0234072640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防汛业务管理的分析, 提出基于网格化的防汛业务管理模式, 并且就防汛业务的网格化基本内容、技术流程和管理技术平台一一进行了探讨, 对提高城市防汛业务管理手段, 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防汛 管理 网格化

 

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4637 ( 2007 ) 06- 0031- 03

 

1 现阶段防汛业务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北京市防汛业务管理的基本模式是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即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行业管理主要是以水务工程、水系流域为主体,以水体本身为管理对象, 重点是对水务的行业及技术进行管理。其行业管理的归口单位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而区域管理则主要是以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水事务为重点, 在防汛业务上实行属地管理, 以落实防洪法和防汛行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其管理的归口单位则是区县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委办局。

 

按照2007 年北京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 全市共成立了80 个防汛抗旱指挥部, 分为3 级管理模式。第1级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第2 级为大型和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委办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区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第3 级为各水务管理所和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目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信息获取相对迟缓, 处置措施被动。目前防汛信息除了雨量站、水文站布设比较密集以外, 城市道路积水监测还比较少, 并且掌握不够及时具体, 缺乏道路积水测报的相应规范。应对汛情险情, 处置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非预案性。

 

(2) 管理方式粗放, 管理对象不具体。现行的管理方式还比较粗放, 没有形成针对某一个区域的特定处置方案, 管理范围的划分还比较大, 管理方位内的管理对象还不够明确, 没有实现防汛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3) 管理效果评价简单, 监督不到位。对防汛业务的管理效果还不具备指标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简单。对于管理措施、责任制落实、防汛物资和队伍, 以及预案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综合评价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强。

 

(4) 管理方式落后, 工作效率不高。虽然依据防洪法和有关文件要求, 实现依法防洪, 但是防汛业务管理因人而异的管理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个人在整体业务上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北京市防汛业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研究(王毅)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