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法荷三国防洪减灾扫描(何京)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97下载170次收藏
 

一、主要河流水系

德国国土面积356760km2,人口约7000万。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等。莱茵河在中、西欧的重要河流中仪次于多瑙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德国、法国、荷兰,注入北海,全长1360km,在德国境内长867km。莱茵河流域总面积224400km2,多年平均流量2270m3/s,在德国境内流域面积102100km2。多瑙河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南坡,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7国,注入黑海,全长2850km,总流域面积80.64万km2,在德国境内的流域面积5370km2。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国土面积547030km2,人口约5000万。主要河流有卢瓦尔河、罗讷河、塞纳-马恩省河、莱茵河和加龙河。卢瓦尔河发源于法国中部,注入大西洋,长1009km,流域面积117500km2,多年平均流量900m3/s。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闷尔卑斯山,流经法国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95500km2,河长812km,在法国境内长522km,多年平均流量1900m3/s,水流主要来自夏季融雪。塞纳-马恩省河发源于法国东部,流经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流域面积78000km2,河长776km,多年平均流量500m3/s。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北部濒临北海,东接德国,南邻比利时,国土面积37290km2,人口约1500万。荷兰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入海口的三角洲,海岸线很长,受海浪和河流流态的影响很大。荷兰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是荷兰地表水的主要来源,由德国流入荷兰。马斯河由比利时进入荷兰,是荷兰东南部,包括高地部分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二、降水和洪涝灾害

与我国相比,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洪涝(风暴潮)灾害显得量级轻,频次少。三国自然条件优越,海拔一般不高,气候温和,年降雨量适中,且时空分配较均匀。

德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800mm,降雨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有大量降雪,山区积雪期长达3-6个月;在大雨或冰雪融化之后,经常出现洪水。1961年1-7月,在阿勒尔河及其支流莱讷河和奥克河接连出现洪水,有5.8万km2农田和草场受淹,许多村庄和公路被毁坏;由于排水不畅,农田和草场,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阿勒尔河下游有的地方淹没历时长达200多天。1997年夏天,德国奥得河(位于德国和波兰边界)出现100年一遇的大洪水,高水位持续了4个星期,出动抢险兵力(消防队、警察、部队)达1万多人次,抢险用掉砂袋850万个。

法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000mm。引起降水的主要原因一是来自西边大西洋的水汽,时间较长,洪水历时也长;另一是来自南部的地中海,时间短,洪水涨落快;在中部地区有时这两股气流互相遭遇,产生大范围强降雨,形成大洪水。例如1910年塞纳-马恩省河、马思河同时发生超50年一遇的大洪水,巴黎市区25%的地方被淹,国会大厦受浸,经济损失严重。

荷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0mm。荷兰很大一部分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海水入侵问题很严重。荷兰的洪涝灾害,西部来自北海的风暴潮,东部主要来自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的涨水,历史上是一个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53年2月1日,荷兰三角洲地区内河涨水与北海大潮相遭遇,洪水泛滥,圩堤数百处决口,20万hm2农田受淹,1835人丧生,7.2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大量房屋和其它财产遭受破坏。

三、防洪减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从环境水利角度出发重视防洪治水

德国、法国、荷兰三国在治水思路上,曾经较长时间沿袭单一目标进行治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国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治水观念上由过去单一修建防洪工程来达到防灾减灾目的,转变为以保护水环境为重点的多目标综合治理。他们认为,单一目标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往往破坏了自然环境,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时期的不利影响,从而又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因此,对江河宜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修建防洪工程应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全局考虑,把工程措施与水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三国特别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将河流的整治和居住点的保护,纳入环境强制系统。他们认为洪水是自然现象,不可能不发生,也不可能人为完全控制住;对自然进行太多的干扰,人为改变洪水的自然条件,会加重洪水灾害。德国巴伐利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德法荷三国防洪减灾扫描(何京)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