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朱威)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77下载243次收藏
 

摘要

为了指导上海市郊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需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提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前,首先要研究本地区存在的水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并要了解发达国家的水利现代化情况和解决问题,然后,围绕上海市建设国际型大都市的目标,来制订郊区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太湖流域的水利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提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前,首先要研究本地区存在的水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并要了解发达国家的水利现代化情况和解决问题,然后,围绕上海市建设国际型大都市的目标,来制订郊区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在当前上海水务一体化体制情况下,又基于上海市郊区存在的水问题,在提法中,以研究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更为合适。原来的农田水利现代化体系,可能相对研究范围太小。

一、太湖流域的水利现代化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太湖流域水利现代化来说,首先要了解流域水利发展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太湖流域水利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4年前,1954年至1999年,2000年以后。

1954年前,由于太湖流域上尚未建立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水问题主要体现在洪涝问题和抗旱问题。1931年、1954年大水,造成了太湖流域大部分良田被淹,当地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受到很大损失。由于当年太湖流域沿长江口门无水闸工程,长江洪水会直接影响太湖流域。

1954年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太湖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现在沿长江口门,除黄浦江外,已全部建闸控制。特别是1991年后太湖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的建设,使太湖流域有了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2002年全面完工后,已能够防御1954年型(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沿长江口门已建成700m3/s的泵站,可以动力或高潮自引江水入太湖流域,缓解旱情。

但在水利工程大量建设的第二阶段,又出现了新的水问题:

首先是大量的水闸一般都在汛期才投入运用,遇洪水才调度开启或关闭。而非汛期,水利工程一般是不调度的,水闸基本保持关闭状态(如青淞大包围内的水闸)。这样的调度方式,使水流停滞,水体交换能力、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河流停止了流动,那就不成其为“河流”,只能说是“死水一潭”。二是河床淤积严重,二十年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分别淤积了0.5—0.8米,严重影响河道泄水能力,并影响了水环境。三是水污染日趋严重,目前流域已经有75%以上的河道受到污染,水质在 Ⅳ类或Ⅳ类以上,而太湖则富营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上海郊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朱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