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堤防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李帅 杨杰)
兰考黄河河务局所管辖河段位于黄河下游,地理位置特殊,素有豆腐腰之称,河道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于其他河段的显著特点;一是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小浪底水库虽然投入运用,局部河床发生冲刷下切,但是悬河形势改变甚微;二是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主溜摆动频繁;三是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守周旋余地小;四是大洪水、中常洪水对我局黄河防汛都存在威胁;五是黄河一旦在我局河段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汛抢险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时至汛期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防汛工作,搞好防汛抢险技术培训,本照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洪、抢大险,加大工作力度,充分作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做为防御洪水的重要屏障——黄河堤防工程,其安全与否,是保障我们生命、财产的根本。怎样确保其在洪水时安全运行,了解并掌握一些黄河堤防常见险情抢险防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黄河堤防工程常见险情有渗水、管涌、漏洞、脱坡、裂缝、跌窝、坍塌、风浪、漫溢等九种。下面就黄河堤防常见险情的抢护原则和抢护方法,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
一、渗水抢护原则和抢护方法:
险情说明:汛期高水位时堤的背水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或发现有水渗出的现象,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滑坡、管涌、漏洞等险情。渗水也叫洇水、土话说也叫子洇水。
抢护原则:临河截渗、背河导渗。
临河截渗:就是在大堤的临河堤坡截住水不让它渗入大堤。背河导渗:就是用一定的方法使渗过去的水排出去,不能带出土粒,只能排出清水。
抢护方法
1、开沟导渗:从背河堤坡出现渗水的最高点起,至堤脚外,开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纵沟,称y字沟一般深0.5~1m,沟宽0.3~0.5m两沟中间的距离6~8m,同时顺堤脚开一道排水沟与纵沟相连,使渗水集中沟内排出。为避免带走土粒,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填滤料。施工时注意随挖沟随填料防止沟璧倒塌,但是在堤身单薄处可在临河做月堤或前戗同时进行。
2、反滤导渗:先将背河渗水部位表层湿土及杂物尽量清除,按反滤要求回填沙石料,最上层压盖块石或土袋。如无沙石料,可用麦糠、麦秸、稻草、芦苇、秸柳等代替,铺料时一定掌握下细上粗分层铺放上压土袋。
3、临河筑戗:在大堤渗水堤段顺临水坡往水中填散状粘性土修筑前戗,尺寸按临河水深及渗水的程度确定,一般戗顶宽3~5m,高出水面1m,长度超出渗水堤段两端至少5m。
4、柴土帮戗:挖去背河渗水部位的表层软泥及草皮清理好地面,铺放卢苇(或柳料)两层每层厚10cm,铺成人字交叉,柴梢向外在卢苇上铺稻草厚5cm。其上压沙土厚1~1.5m,逐坯压实,戗坡1:3~1:5,修筑高度超过渗水最高点0.5m。
二、管涌抢护原则和抢护方法
险情说明:管涌也叫翻沙、鼓水、容易出现的地点,多发生在背河堤脚周围或附近的坑塘中。地面上发生冒水冒沙处,周围形成沙环状,有的地方出现单个或数个。甚至成管涌群。
抢护原则:临河截渗、背河反滤导渗,控制带沙。
抢护方法:
1、反滤铺盖,在管涌范围较大、孔眼很多的地方,普遍铺盖粗沙一层厚20cm,上盖石硝20cm,碎石20cm,最后压块石。无现成的沙石料,也可就地取柴,最下层用麦糠厚20cm,最后压土袋。根据铺盖所用材料不同,铺盖分为砂石反滤铺盖和梢料反滤铺盖。
2、压渗台:在修筑台的范围内清理杂物,出水口分层铺填沙石滤料或用秸柳做成柴排,然后用透水性大的沙土修筑平台,即为透水压渗台,其长、宽、高等尺寸视具体情况确定,应能制止翻沙,浑水变清水为原则。
3、反滤围井:适应于独立管涌的抢护,先清除地面杂物并挖除软泥10-20厘米,在冒水孔周围排垒土袋,做成围井。井壁与地面严密接触。井内按反滤层要求,分层铺填沙石或柴草滤料,厚度20-40厘米,围井高度
黄河堤防常见险情的抢护方法(李帅 杨杰)
本文2010-03-12 14:55:1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114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