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东平湖进闸混凝土碳化情况及加固措施(陈丕虎)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21下载198次收藏
 

东平湖水库是一座防洪洪水库,系1958年兴建,位于黄河由宽河道变化的过渡段上,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控制运用,60年代初兴建了十里堡、徐庄、耿山口三座进湖闸,其后为防御黄河较大的洪水,增加进湖能力,又于1966年-1980年兴建了石洼、林辛、十里堡三闸进行加固改建。随着进湖闸使用年限增长发现混凝土耐久性不足,多处产生顺筋裂缝,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碳化深度发展较快,钢筋锈蚀严重。对此我们及时地采取涂抹氧树脂水泥砂浆及更新保护层等措施进行处理,效果很好,现作以简要介绍。

一、进湖闸混凝土耐久性情况调查

为了摸清进湖闸混凝土破坏情况,我们于1988年汛前对5座进湖闸混凝土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设计时对混凝土耐久性未提出明确要求,施工时又只注意了混凝土强度而忽视了耐久性,致使进湖闸混凝土耐久性不足。水位变化区冻融剥蚀严重,个别部位深达50mm以上钢筋裸露。水上部分普通发生碳化,特别是未改建的水闸,混凝土发生严重锈蚀,保护层脱落。

1.未加改建的进湖闸

修建徐庄、耿山口、十里堡三座进湖闸时正是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当时全国基建规模大,三大主材(水泥、木材、钢材)比较缺乏,特别是水泥供应十分紧张。为了节约水泥,在设计施工中采用了降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选用较大水灰比,甚至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等不合适的节约措施,再上所用水泥质量差,设计时末明确提出耐久性要求,造成进湖闸混凝土耐久性严重不足,裂缝纵横,剥蚀脱落。调查情况见表1。

徐庄闸系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1月竣工。该闸除机座为200号,闸墩为100号混凝土外,其余均按150号混凝土设计,水灰比多为0.6-0.7,28天的抗压强度平均为142kg/cm2-173 kg/cm2,混凝土不足150号的试件占18%.1978年汛前检查时,发现闸墩和机架桥面剥蚀严重,剥蚀深达20-50mm.1981年汛前又发现公路桥拦杆产生顺筋裂缝。1984年第五孔机架桥大梁和上游工作大梁发现有顺筋裂缝,缝,缝宽一般为1-5mm,并且发现较快。到1987年汛前工程普查时,又发现一、四孔上游工作桥大梁和部分保护层脱落,同时第二孔胸墙上游面也有顺筋裂缝,缝宽15-20mm,钢筋严重锈蚀,1988年、1989年对该闸上游工作桥大梁和第五孔机架桥大梁进行了加固处理,处理时钢筋锈蚀情况见表2。

耿山口闸,1959年10月动工,1960年5月竣工。该闸混凝土设计强度同徐庄闸,28天抗压强度为15kg/cm2,-175 kg/cm2,均达到设计要求。1976年发现 闸墩水位变化区冻融剥蚀,其后日趋严重。1984年汛前工程普查时又发现公路桥拦杆产生顺筋裂缝,缝宽3mm。1988年汛前检查检查时测得混凝土碳化深度40-60 mm,已达到钢筋的保护层。

十里堡老闸,196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东平湖进闸混凝土碳化情况及加固措施(陈丕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