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北襄樊市三道河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研报告(魏育高 朱开际)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33下载161次收藏
 

一、灌区基本情况

三道河水库灌区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南部,横跨南漳、宜城两县市,由长渠引水工程、北干渠、蛮河渠组成,主灌南宜两县(市)7个乡镇、4个农林牧场,自然面积97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0.3万亩。灌区设计引水流量为43立方米每秒,干支渠51条总长334.5公里,田间渠道总长332.8公里,骨干排水沟总长33.1公里,支渠以上渠道衬砌长度10.4公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率63.6%。

自长渠引水工程1953年复修通水,尤其是三道河水库1966年建成以来,灌区先后兴建了北干渠、永丰渠和长乐渠,形成了以三道河水库及其结瓜水库为水源,干、支、斗、农、毛五级配套,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网络。渠系工程兴利避害,引水灌溉,在保证灌区粮食生产、经济发展、防洪安全、饮水保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使灌区已成为襄樊市乃至湖北省粮棉油的重要产地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

二、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和问题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以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各种农副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灌区渠道冬春的岁修工程是我局每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税费改革前,灌区岁修工程主要由政府组织,层层动员,由受益乡镇人民群众投工、投劳、筹资来进行。每年岁修工程农民投工、投劳大约在5000个以上,对维护工程设施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税费改革后,目前,农建投入中,农民投工和集资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取消“两工”后,对灌区岁修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带来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下降,工程建设与维修劳力难以保证。通过调查统计,2004年以来,灌区岁修工程投劳仅有2000个左右,比往年下降60%,实在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二是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多数农民认为农业效益差,投工投劳经济上不划算。农民农闲时外出做工,做一个月胜过种一亩田。因此,他们认为种田不如外出做工效益明显,当然对维修水利工程设施更是积极性不高。三是受益程度不同,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同。长渠灌区干渠线路长,地形复杂,施工条件恶劣。灌溉季节上游用水容易,下游用水困难。所以在进行岁修工程施工时,上游往往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

税费改革后,农民投入由投劳和集资变为“一事一议”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湖北襄樊市三道河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研报告(魏育高 朱开际)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