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完善的乡镇水务中心管理机制(向阳)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于2005年启动后,秭归县原乡镇水利工作站改制成乡镇水务中心,通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单位转变了性质。按照改革要求,全部转制为非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在民政部门办理了法人登记手续,成为独立法人,依法产生了法人代表。二是人员转变了身份。全县水利工作站原在编的27人,按规定程序全部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序列。三是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截止2007年11月,全县乡镇服务中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应参保在职人员25人(原改制人员中一人因病死亡,一人因犯罪服刑),实际参保25人,参保率100%,改制人员养老有了保障。四是落实了服务经费。县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乡镇改制中心的服务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10%以上,使转制单位人头工资有了足额的保障。五是中心基本能适应以钱养事机制服务水利工作。部分水务中心在乡镇水利项目规划、项目争取、项目实施及防汛救灾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但通过两年运行情况来看,所表露出的问题也令人担忧,不得不引起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1、管理责任主体不清,管理不到位。由于“以钱养事”制度和办法的出台没有现成经验可鉴,在行政管理上在秭归县尚属首创。改革之初,虽明确了以乡镇为改制中心的管理主体,由原业务主管部门草拟合同与中心签订“以钱养事”合同,以合同代“管”,以包代“管”。但因改革之初被改制人员情绪较大,为了维护一方稳定,于是有的乡镇抱着同情心,对其放任自流,从而导致了有60%以上的中心处于无人管理空间,即人员上不上班无人过问,工作做不做无人过问。而待年度合同到期兑现资金时都当好人,宁可多花钱,以此通过省、市检查验收。业务主管部门虽然是被明确的协管单位,但因人事、组织、合同管理关系均无,而无法行使协管的权力。以2006年为例,有的乡镇一个中心主任年出勤只有两个月,而还是能获取一年超过改革前出勤12个月的待遇。全县12个乡镇仅有1个乡镇由水务局参与对该乡镇水务人员合同考核,但也只是要求签字盖章了事,合同就如一纸空文,形同摆设。
2、服务手段缺乏,工作难起步。改制对象由于身份发生变化,由长期以来被基层政府当作行政干部使用、业务主管部门当作技术干部使用的“干部”变成了非企业中介组织的自然人。造成水利中心人员“三缺”,即:①缺职能。身份转变了,依法行政的职能也随之丧失了,对水政水资源及河道管理不能行使职能,所辖区内无人行使其职能,致使破坏河道、设置行洪障碍、水事纠纷事件频发而无人管理。如2007年汛期,在郭家坝镇文化集镇,该地居民连续几个月向童庄河流域河道内倾
亟待完善的乡镇水务中心管理机制(向阳)
本文2010-03-12 14:52:4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94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