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261下载134次收藏

近日,在某省展开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调查,从金融机构收回有效问卷3017份,调查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同地区金融资源供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金融支农力度增强,同时存在着支农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贷款利率偏高、不良贷款较多、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等问题,值得关注和政策引导。

一、某省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银证保共同参与的农村金融体系初现端倪

某省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已初步形成以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担保等共同参与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06年底,全省县及县以下各类金融机构网点共7568家,其中银行占81%,证券、期货、保险、典当等机构占16%,担保机构占3%。

分机构来看,银行网点数略有下降,证券、保险、担保等机构快速增加。2006年银行网点数6125个,同比下降4.3%;证券、期货、保险、典当类机构1196个,同比增加9.72%;担保机构247个,占3%,同比增加29.32%。

(二)县域金融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

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金融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2006年末,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9409.32、5853.1亿元,同比增长17.60%、23.19%。从万人银行网点数来看,2006年,县域每万人银行网点数1.58家,较全国平均水平多0.32个。从获取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看,72.65%的企业和61.87%的农户获得农村金融服务。

(三)三农信贷投入力度持续增强

农业贷款快速增加,支农力度持续增强。2006年末,县域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1236.04 亿元,同比增长16.29%,较2004年增长39.63%。
农业贷款支持的对象以民营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为主,两者在农业贷款中占比72%,增速快于农业贷款增速。2006年,民营企业贷款497.18亿,同比增长21.17%,较2004年增长41.64%;农户贷款为442.9亿元,同比增长20.45%,较2004年增长49.18%。

(四) 农村金融机构财务上实现了盈利,但资产收益率不高

2006年,农村金融机构财务上均实现了盈利,但资产收益率不高。446家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总额152215万元,同比略有下降,总资产收益率仅为1.33%;434家农村合作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2474万元,同比增加103%,总资产收益率仅1.03%;1352家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总额94743万元,同比增加22%,总资产收益率仅为0.82%。

二、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交易上的高成本、金融机构经营上的高风险、市场竞争的不足,我省农业贷款利率偏高,接近民间借贷利率。2006年,全省农业贷款利率平均上浮32%,农信社加权利率水平为8.76%,略低于同期监测的民间借贷利率。

(一)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单一、实力较弱,基本以承担粮棉油收购为主要任务,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有限。农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呈收缩之势,基本上淡出农业生产与开发,支农功能弱化。邮储在县域网点有所增加,但职能目前仍以吸收存款为主,基本没有贷款业务。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销了乡村的网点,金融覆盖区域逐渐向县域的城区和城市集中,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对三农的金融供给相当有限,合作性金融几乎垄断了农村金融供给。2006年末,全省农信社、农合行和农商行共有网点数2232个,占县域内银行网点数的29.5%,全年贷款累放273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