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议反假货币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发挥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871下载237次收藏

人民币反假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事关人民币信誉和金融秩序稳定大局。近年来,我国的反假货币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手段积极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虽然取得的成效不斐,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假币继续在市场上流通,假币已由城镇蔓延到农村,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建立反假货币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村正常的货币流通,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反假货币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结合对某县级支行辖属网点假币流通现状、特点及反假工作存在问题的调查,就如何建立健全反假货币的长效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假币流通的现状与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就某县级支行辖属网点收缴的各类假币有526笔,金额45100元,其中去年收缴假币275笔,金额23250元,今年1-9月收缴假币251笔,金额21850元。从当前假币流通的现状来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假币流通数量逐步增多。如去年某县级支行全辖网点共收缴假币275笔,金额23250元,而今年1-9月收缴假币251笔,金额21850元,9个月时间所收缴的假币已占去年全年的94%。而且从收缴假币的面额上看,也有增大的趋势。如去年收缴100元假币为190笔,金额19000元,而今年1-9月已收缴100元假币186笔,金额18600元,占去年的97.8%,这说明假币流通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多。

(二)假币通流范围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于城区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反假意识较强,识别假币的能力比农村居民要好,因此,一些假币使用者往往将坑害的目标转移到农村或集镇。据统计,今年1-9月,在某县级支行农村集镇7个网点已收缴假币125笔,金额11000元,比去年全年收缴的113笔,金额10050元增长了10.9%,而今年同期城区5个网点虽也收缴假币126笔,金额10850元,但与去年全年收缴假币相比少了不少。这说明,假币的流通已由城区逐步向农村和集镇转移的趋势。

(三)假币使用者外来人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随着外省人员到各地打工越来越多,一些好逸恶劳的不法之徒,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携带假币到处流窜,并用各种手段使用假币或以假换真,造成外地人使用假币在近年来较为突出。

二、反假货币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反假机制不够完善。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艰巨复杂的长期性工作。据调查,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机构在制度上不能对其它职能部门构成履职约束,大部分工作还是由人民银行牵头,难以形成有效的打假激励约束机制,造成金融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成员单位反假货币积极性不高,主动协调配合不够,反假防假打假的方式不多、工作效率不高。

(二)反假宣传效果不理想。据调查,各金融机构每年都有按照人民银行的工作安排,进行为期一个月爱护人民币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广泛设立宣传点,通过散发资料、开展咨询,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和宣传反假知识和假币鉴别方法。但是,这种看似声势浩大的方法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宣传主体的金融机构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宣传,并未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迫切需要的是有关假币特征、种类的实物图册和各种类型的假币“假”在哪方面的鉴别技能,而不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宣传。

(三)反假培训开展较少。据调查,几年来在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培训中,对反假培训的内容、手段比较落后,反假培训开展较少,致使一线反假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因得不到有效的专业培训,整体识假水平不高,且培训内容中对一些机制、复印、拓印、刻印等复杂工艺制作的新型假币的识别技巧涉及很少,使反假防范工作不能紧跟形势的需要,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反假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在调查中,发现少数营业网点反假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一线柜员怕得罪人,做老好人,怕影响本单位业务而没有强制没收,有的甚至发现新版假币知情不报等现象。

(五)农村反假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基层各级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人员等方面严重不足的影响,组织的反假货币工作总是忽视了农村乡镇,有时到了农村也只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加之宣传方式单调、缺乏创新,不能经常持久地开展宣传活动,这是造成农村老百姓防假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议反假货币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发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