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行业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704下载295次收藏
  烟草行业在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社会对于行业员工收入的议论;二是行业内部多种身份员工在收入上的差异效应。对于这两种压力,国家局从大局出发,一方面以“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来规范行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实行工效挂钩机制,控制工资增长幅度,使行业职工收入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较好地化解了第一种压力。第二种压力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虽然很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化解之道,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整个行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进度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生产力的发展。

  目前,行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无固定期合同工用工形式,发展为无固定期合同工、有固定期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合同工“三位一体”的用工格局。这对于吸纳社会人才、增强企业活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格局中后两种身份的员工待遇偏低,使这部分员工缺乏应有的动力。而前一种身份的员工因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工作中又缺乏相应的压力。因此,国家局已将深化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要破解难题,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有两个禁区亟待突破:一是如何认识行业目前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二是如何认识专卖体制下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问题。突破了这两个瓶颈,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建立既有行业特色,又符合发展潮流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所有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对行业发展负责,就必须努力突破这两个禁区。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客观现实已经表明,行业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整个社会。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因为违背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所以不能称之为先进的机制。产生于这一机制下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因为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不能激发所有成员的内在动力,也不能称之为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行业目前持续增长的效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行业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