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竹溪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现状、原因与对策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300下载208次收藏

周元清 张建国 张体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设好新农村,就离不开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保证。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城镇化”,达到“绿色、生态、高效、富裕”的新农村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大力培养各类农村乡土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现  状 
    竹溪县是国家级特困县,是省级贫困县,近几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始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针对“缺人才、少技术、盼致富、要服务”的农村实际,紧紧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不失时机地将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培养自己的人才,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走出了一条培育、开发、使用农村人才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竹溪县被十堰市命名为“十堰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称号,2004年,被湖北省命名为“湖北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称号,农村人才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人才数量不断增大,组织网络健全。全县入库乡土拔尖人才11978名,其中省管拔尖人才4名,市管拔尖人才49名,县管乡土拔尖人才11925名,组织网络由县到村,直通直管,每年发布科技信息2000多条,乡土人才信息共享。
    --年龄趋于年轻,女性比例逐年加大。45岁以下占81.06%;45岁至55岁占11.5%;55岁至70岁占6.9%,年龄偏大的“九佬十八匠”老乡土人才正逐步退出舞台。总量中,女性占16.7%,是五年前的2.5%近8倍。
    --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9%;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81.5%,初中以下占18.5%。乡土人才中无文盲人员。部分乡土人才己学会上网捕捉信息销售产品。
    --示范作用不断扩大。乡土人才领办的100多个示范基地涉及种养加、酿造、机械多种行业,吸引8万多户农民加入相关行业,组成行业链条,示范基地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力5万余人,6万户农民因而脱贫。
    --财富积累己有一定规模,部分乡土人才迈入富人行列。全县乡土人才年平均收入4.5万元。年收入5万至10万元的2000多人,年收入50万至90万的1000多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00多人,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0人,许多乡土人才拥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有20多户乡土人才拥有豪华的私家车。许多乡土人才城乡均有房产,乡土人才正逐渐变为城市人羡慕的“两栖人”。 
    ◎问  题
    尽管全县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整体上考虑,农村乡土人才仍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一是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具体表现为农村人才的总量匮乏、密度不够、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竹溪县是拥有36万人口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5%以上,但全县现有的乡土人才不到2 万名左右。
    二是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近几年,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在经费上常常捉襟见肘,高新精的农业科技难以全面推广和有效实施,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和规模经营难以全面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是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对开发利用乡土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谈到人才,往往把眼睛盯在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却忽视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
    四是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特别是农村人才的培训与使用脱钩,导致人才的利用率不高。近年来,竹溪县已有300多名村级干部和农村青年先后从农广校毕业,由于相关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同时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部分专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有的分散性的单兵作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人才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现有乡土人才的积极性。
    五是组织管理上的分散性。近几年,虽然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些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乡土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使乡土人才开发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对  策
    竹溪的实际告诉我们,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竹溪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现状、原因与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