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励精图治铸辉煌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367下载190次收藏

——竹溪县 “十五”民政工作纪实

    地处秦巴深山的竹溪县,“十五”期间民政工作呈现的是五保丰登,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在第十一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竹溪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竹溪为“双拥模范县”;竹溪县光荣院是省政府表彰的“先进优抚事业单位”,竹溪县被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县”;“a级低保示范县”;被十堰市民政局评为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在市里有八项工作被列为先进,县民政局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去年又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系统”。
    一块块匾牌,一叠叠荣誉证书,与竹溪县委、县政府、县直各部门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着竹溪民政人为加快民政事业的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要说竹溪,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贫困县。竹溪的民政人深知,要想贫困地区的民政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为之出经验出成果,除民政部门自身要清晰思路,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之外,还必须更新观念,采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为民政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竹溪、民政工作者感到很顺手,小事很好办,大事不难办,外县、市,外单位的同志很羡慕竹溪的民政工作者。俗话说,“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县委、县政府情倾民政为万民的事儿,一一记在竹溪民政人的心坎里,他们收获了民政工作顺手,顺心的果实。他们知道,这果实里饱含着县委书记明平安带领 的一班人的许多心血和汗水!

效应 折射准确定位

    2003年3月26日,竹溪县委、县政府召开四大家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民政工作。会上,县委书记明平安讲到:“民政工作负责的基层政权建设,是城乡社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忽视不得,党政干部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民政工作是重要渠道,忽视不得;军政、军民团结是国泰民安的重要保证,民政工作是重要纽带,忽视不得;政府要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民政工作是把党的温暖送给人民群众的光荣使者,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忽视不得”。同年5月13日,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明平安同志又讲到了四个“离不开”。他说:“稳定是大局,民政工作起着稳定机制的作用,社会稳定离不开民政;精神文明建设是大事,民政工作倡导的扶贫助残,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移风易俗,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民政;经济建设是中心,而经济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政工作天天在优化着社会环境,经济建设离不开民政;军队是祖国的长城,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是全党全民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军队建设也离不开民政担负的拥军优属工作”。明平安同志对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总是正面引导,鼓励有加,他说:“现阶段的民政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民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政,是改革调整不断深入条件下的民政,是政府职能全面转换条件下的民政,是农村税费改革条件下的民政,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民政工作的地位越凸现,作用越来越重要,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切实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把新时期民政工作做出新水平”。
    县委副书记、县长贺盛有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提出:“民政工作涉及的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和问题,克难勇进,开拓创新,才能保持民政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领导对民政工作的准确定位,贯穿着一条主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体现着一条要求,把各项民政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突出了一个特点:站在全局看民政,立足民政为全局。更新一个理念:用全新的思想去思考、策划、推进民政工作,做好民政工作。提高三个认识:领导意识、领导方法、领导作风的认识。领导对民政的准确定位和强烈的民政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各级领导机关和全体干部,影响着全社会,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
    事实当头。“解决群众困难讲结果,不讲过程”。这是县委书记明平安的工作准则,他多次在干部会上说:“我们不要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只说不做,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去年腊月,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当笔者来到竹溪县水坪镇胡柳树村二组采访时,被78岁的熊继祥老人一把拉着来人的手,笑盈盈地说:“这是县委明书记和镇上领导,民政局领导给我盖的红砖瓦房。有这样的好领导,是我们老百姓的福份啊!”也是,一年前,老熊的房子是东倒西歪,根本无法住,一家两人男傻女哑,根本无力建房,是县委书记明平安带领民政局负责人前去慰问特困户时看到此情况,便现场办公,确定给老熊建三间新房,确定由村主任负责,确定建房资金和材料来源:县里拨款3000元,镇政府出红砖2万块,村里组织义务工,40天完成建房任务。布置完后,明平安还从自己身上掏出500元钱送给老熊办年货。在明平安的经常督办下,老熊按时住进了宽敝明亮的红砖大瓦房。民政局长冯诗贵在龙坝乡朱家坡村走访时发现老复员军人代书亮身患严重皮肤病,满身溃烂,味道难闻,冯局长二话没说,立即找车亲自将代老送进县人民医院治疗,一切费用全由民政局负责,经2个月的精心治疗病愈出院,冯局长又用专车送老代回老家还从自己身上拿出300元钱给老代零花,老代逢人就说:“还是共产党好,民政人好”。
    竹溪民政人就是有个“实”字,为民政对象做好事办实事,就是体现一个实字。近几年来,民政局干部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内容丰富的军警民共建活动,浓烈拥军优属氛围,仅去年一年,共为520户军烈属,300余户老复员军人,150户伤残军人做好事办实事2000余件,为特困户重灾户、五保户、低保对象等做好事实事1500余件,组织义务帮工40000余个,为2000余户因灾倒房户恢复重建新房7000余间,全年累计发放各项民政资金近2000万元,通过实实再再地工作,使民政对象真正得到了实惠。
    了解实情,讲实话,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是竹溪县委、县政府抓民政工作的突出特点,他们认为民政工作件件皆实,必须使实劲,下真功夫。为解决为优抚对象解三难缺资金问题,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在一起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开展有奖募捐活动,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牵头,公安、宣传、工商、城建、民政、金融、交通、供电等部门积极配合协调,从场所到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使募捐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城镇低保工作面积大、任务重、人员少,工作难开展。县委、县政府专门为民政局增编,将原低保股明确为副科级单位,成立低保局,将原一人的编制增加到6人,并从财政预算中列支办公经费,确保了低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解决乡镇民政干部不稳定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各乡镇成立民政所,民政所干部收归民政局垂直管理,收编的民政干部由组织部下文,每个民政所配备2-3人。使基层民政干部做到了专职、专责。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受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的制约,安置难度大。竹溪县民政局大胆探索一条货币补偿安置的新路子应时而生。经过几年来的具体实施,取得了政府、本人、家属三满意的良好效果。为支持这一创新作法,县委、政府领导对其中的细节一项一项地研究,一项一项的敲定,最后决定,凡实行货币安置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仅2005年就列支130万元。为在城区建殡仪馆,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到城区附近详细考察,组织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在现场办公,当面选定地址,当面讨论征地价格,当场解决征地资金和建设资金,使殡仪馆在一年内即建成。
    运筹帷幄。竹溪县委、县政府对民政工作常用两种方法:一是民政局提出的任务、方案、意见,凡可行的大力支持,给予“尚方宝剑”;二是不满足于等待请示,点头拍板,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去安排。在竹溪县,凡召开有乡镇一级以上的大型会议,会议内容都有民政工作,都有安排部署的任务。县级领导下乡调研大都有民政工作内容,召开部门会议,也有协调民政工作的内容。民政工作大家做,在竹溪已形成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与县委书记明平安、县长贺盛有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做的这个“大家”,在政府机关是指相关职能部门;在全社会,是指辖区单位与人民群众。明平安、贺盛有凡在相关会议和许多场合,总是让政府部门支持民政,要参与工作,让社会各界关怀民政,使竹溪的民政工作走上了社会化之路。
    社区服务要政府搭台,各部门“唱戏”。为了搭个好台,使各部门演好自己的角色,县委书记明平安亲自担任全县社区建设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的组长。他说:“社区服务是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只有我来亲自抓,才能做到共同任务共同管,只有领导亲自挂帅,这个小组才能权威性强,号召力大,工作效率高”。
    竹溪县连续8年开展争创“双拥模范县”活动。由于县委、县政府倾注重力,40多个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于2003年8月以“满堂红”的高分通过了检查验收,夺得了省级“双拥模范县”。近三年来,竹溪又把目光盯上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目标,目前正在争创之中。截止2005年底,城镇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1100人增长到8054人,增长了7倍。补差额度由每人每月10多元增加到60元。有效解决了低保对象的生活难问题;农村特困户救助进行两次扩面,到2005年底,救助人数达到11510人,年发放救助金172.56万元,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效果明显,年救助5010人次,年发放医疗救助金近百万元。

硬件 树立形象丰碑

    竹溪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还有半分是庄园”的贫困山区县,在33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容纳着36万人。因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全县常年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比重较大,加之优抚对象等各项民政对象达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的15%以上。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这个重要时期内,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民政事业如何发展?面对怎样把有中国特色的民政事业跨好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步的重大课题,民政局长在想什么?发展是个硬道理。竹溪县民政局一班人坚持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指,以《民政事业“十五”发展计划》为目标,突出重点抓关键,整体推进求发展,他们把硬件建设作为树立新世纪民政形象工程来抓。抓出了成效。2003年至2004年的两年时间里,湖北省政协派考察团来竹溪专项考察民政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喻正声听完竹溪民政工作汇报后,高度赞扬,并专程来竹溪调研,十堰市政府在竹溪召开两次全市民政工作现场会。所有来宾和入会者相应参观了竹溪县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各优抚事业单位、殡仪馆、农村福利院的建筑设施,专家们认为这些设施都因地制宜不落后,兄弟县市来宾,认为在全市一流,民政厅的领导认为是全省的示范县。
    在这些赞叹的背后是什么?是社区服务中心那5200平方米主楼的雄伟和气派,还是哪社区服务中心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接待?是社会福利院、光荣院,美丽的建筑、童话般的环境,先进的内部设施?还是管理服务人员一丝不苟,堪为楷模的工作态度和孩子们优美的舞姿,老人们灿烂的笑容?是“福星工程”建设,整合1200余万元闲置资产投资500余万元资金建起的26所农村中心福利院,以完善的服务设施,舒适的生活环境,较高的生活水平,集中供养2910人五保老人,还是老人们住的安心,生活得开心,脸上露出的幸福笑容?
    现代都市,有的是雄伟和美丽;现代社会,讲是的规范和规则。令人们赞叹的是,这一切与素来被视为破旧、落后的民政单位、民政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也许,只有亲见亲历后才会体会到:这就是民政形象,新世纪的民政形象就该是这个样子。
    然而,只有一家,两家的雄伟、美丽、规范、规则是不够的。在竹溪县民政系统,机关股室17个,干部50多名,事业单位5个,干部职工30多人,乡镇民政所16个干部34名,每家单位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励精图治铸辉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