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突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把握依法治县科学理论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669下载212次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胡锦涛总书记把法制建设提到了突出地位。我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依法治县与法制建设并举作为治县的主要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在新的世纪里,要把竹溪治理得更加卓有成效,必须辩证地把握法制建设在安邦治县中的重要指导地位。
    一、依法治县承启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的融合
    一个县和他的臣民倘若没有基本的伦理法律规范,社会成员倘若不能用公认的伦理法制自觉规范约束自己,就会导致无序、落后或倒退。重视理念,注重法制,正是我县之所以称之为文明,走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本。
    竹溪的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和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如山二黄、向坝民歌得以继承和弘扬,这是文明、法制、道德的体现。孔孟最早把“仁”、“德”作为人伦之首和伦理道德的指导原则及最高准则,形成竹溪乃至中国伦理道德规范;“道之以德”、“伦之以礼”、“善政不如善教之待民”等法制、德治之道,仍被人们借鉴和遵循,并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竹溪党委、政府依法治县的光辉凸现,在法治、道德建设方面形成了好的良好作风,如追求民主、尊重科学、忠于人民、发展经济、振兴竹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又形成了以共产主义为理想,以“三农”、“三民”为原则,创造独具特色的治县方略。
法制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法制的力量并非社会进化和经济发展的自发结果,法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虽由政治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但对经济发展的反映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尤其是进步的法制理念和道德观念,在长期的积累发展中一般都高于物质生活,对社会的进化和社会发展更具有先导作用,这已是竹溪文明进步史上一种必然现象。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和“信息化”正覆盖着人类社会。科学发展观念的转变,赋予法制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法制的力量将更多地与科学发展并驾齐驱,一展雄风。由此也可以确定依法治国的地位作用是空前重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作出论断,科学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杠杆。由于科学发展和先进的法制建设对于人类道德进步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因此,不仅迅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和社会法制水平,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伦理观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思想长期处于指导地位。尽管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与新时期法制建设是并行不悖的,但必竟触动和冲击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心态等,使法制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突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把握依法治县科学理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