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依法治县工作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317下载171次收藏
    开展依法治县的工作,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竹溪的有力保障。随着“五五普法”的不断深入,如何开展好依法治县工作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每一位法律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加强对依法治县工作的认识 
    (一)依法治县与法治的关系 
《宪法》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依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它,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国家宪法和国家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法制实践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理解依法治县与法治的关系,就是动态与静态的关系。从狭义上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就是组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依法治理作为依法治国的动态实践,其整体通过区域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三个层面来体现,整体的依法治理与每个层面的依法治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依法治县属于区域依法治理的范畴。 
    (二)依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科学界定,表明了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这两个“三位一体”来看待法治与政治文明,恰似一块硬币的正反面。因此,依法治国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其效果要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来检验。  
    二、确定依法治县工作的目标要求    
    按照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依法治县的具体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提高”、“两个增强”。 即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其中法律素质的提高包括公民法律知识的广泛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广泛觉醒、公民依法办事的广泛推行和部分公民法律技能的广泛掌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依法治县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县的关键 ,其含义就是政府要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自己应负的职责,合理的运用手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依法治县工作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