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低保对象的心理分析和应对措施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3026下载221次收藏
     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这项制度对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保障金是给予性的,故而出现了要求纳入的多,申请退出的少,要求提标的多,申请降标的少。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客观地分析他们(已纳入保障的、要求纳入保障的和退出保障的)的心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搞好低保工作。
    一、心理分析
    低保对象由于各自的年龄、文化、经历、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心理活动也不尽相同。从现实情况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感恩心理。在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中,城乡“三无对象”、家庭因天灾人祸导致生活困难的对象,他们在享受低保待遇生活得到保障后,对党和政府十分感激。这是低保对象的普遍心理。
    笫二种是依赖心理。在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群中,有些人具备劳动能力,如果能勇敢的面对生活,积极主动地找门路就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现状,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消极的人生态度,依赖于吃低保,得过且过混日子。
    笫三种是攀比心理。有些人没有吃透低保政策,对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缺乏正确估价,盲目的认为别人能享受低保待遇自己也能亨受,要求纳入低保或者要求提高标准,达不到目的心理失衡,怨天忧人牢骚满腹。
    第四种是“白吃”心理。有极少数人认为低保金是国家的,“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因此找关系托人情千方百计想挤进保障范围,个别人因此弄虚作假骗保。还有个别子女不尽瞻养义务,有能力也不赡养老人,将老人分开单独生活,将老人的生活保障难题推给政府,如果停发了老人的低保金,子女还和老人一起到径办单位讨要说法,话不投机还发生“口角”。
    笫五种是强要心理。原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因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停发了低保金后,到低保机构上访,要求继续享受,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困难,有的干脆来硬的,拍桌子打板凳,不解决就在低保机构“卧曹”,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式。
    笫六种是求富心理。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对象中,不泛有志之士,目前他们只是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暂时家庭生活困难,不得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他们求富的愿望十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低保对象的心理分析和应对措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