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铸丰碑
改革开放30年来,竹溪县农业科技改革与科技推广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长,农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
回眸往事,一路摸爬滚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逐步进行改革。1979年9月,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县353个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2月,根据中央(1983)1号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二十一条》具体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搞活经济。我县2449个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形式。1983年,我县由生产队到农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耕牛、农具、粮食征购、集体提留承包到户,这种新的经营管理形式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指导下, 我县深化旱地农业开发,30年来研究探索出了适宜中低山地区的麦—苞—豆(或薯—油)、芋—苞—豆(或薯);高山地区的芋—苞两熟和芋—苞—薯三熟制的旱地高效种植间套模式,全县实现了旱地预留行一律化。同时,对水田耕作也进行了大胆改革,改过去水稻一熟为稻—麦或油二熟。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调解了夏秋矛盾,合理利用了光、热、水、土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缓和了土地、劳力、季节矛盾,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收到了以夏促秋、全年丰收的效果。统计资料显示,08年全县粮食平均单产由78年的262斤提高到596斤,增幅127%,粮食总产由78年的2.18亿斤增长到2.45亿斤,增幅12%,复种指数由78年的155%增加到98年的253%。农民人均收入也由78年的107元增长到2260元。翻了21番。
科技改革,确保粮油增产
2002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我县一些坡度较大的山地逐步停止了耕种。08年全县耕地面积由78年的56.7万亩锐减到39.6万亩,减幅43.2%。土地面积大量减少了,但我县每年的粮食总产却在稳步提高。这与科技改革、良种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坚持实施“丰收计划”和“温饱工程”为主的栽培技术改革。在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从1985年和1989年起,实施了主要粮油作物集良种与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于一体的《丰收计划》和以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温饱工程。两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了以苞谷、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栽培技术的全面改革和快速发展。
丰收计划主要是研究总结推广了小麦“六化”(良种、沟厢、播期、配方施肥、基本苗、综合防)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和油菜的育苗移栽及秋发栽培新技术。1988年全县夏粮夏油单产、总产超历史,县政府和县农业局分别受到国务院和农业部表彰。1989年以后又连续20年超历史,08年夏粮总产6966万斤、夏油总产达到2879万斤。
温饱工程促进了山区苞谷生产的全面增产丰收,解决了农民吃饭难题。自89年实施温饱工程以来,全县从实际出发,坚持高山地区推广苞谷超微膜全覆盖,低山地区推广育苗移栽
黄土地上铸丰碑
本文2010-03-11 17:16:5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35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