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对天宝乡老区建设工作的分析与探讨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342下载209次收藏
    天宝乡位于湖北竹溪县南山区中部,属国家重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乡镇,全乡版图面积222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场),3870户,16131人,距县城100公里,是竹溪通往南部山区的重要驿站,也是竹溪通往重庆巫溪、陕西镇坪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乡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大决战,又在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中进行了一次长达十年的老区建设热潮。历届乡党委、政府都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思源工程”建设,按照《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要求,在省、市、县老区建设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天宝老区人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老区面貌大为改观,老区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口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区域整体性贫困与农村群体性贫困同时并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天宝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当前该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深入探讨。
    一、老区历史地位稳固
    在县史志办、民政局、教育局、文体局、档案局、老区办等部门历次搜集调查中,对天宝革命老区历史地位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不容质疑,并得到国家、省、市对天宝老区重点乡镇的科学认定。天宝乡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战略位置,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汉口地委组织部长安天纵和共产党员江大榜来天宝乡蔡坝村进行抗日宣传;贺龙元帅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时来到天宝乡蔡坝、龙滩、葛洞等地宣传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军区实施战略大转移,一路突围部队辗转到天宝乡泉河、蔡坝、龙滩等村,在此发生了中原部队突围中著名的蔡家坝突围战。现留下的革命战争遗址、遗迹有:熊罴山、广龙滩、张家堰革命宿营地及樟树垭哨所遗址;蔡家坝主战场、孔雀垭突围点、樟树垭制高点革命遗迹;陈焕先、刘光明等烈士墓地遗址。抗战时期,革命先辈李宪念部队曾在此地开创革命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胜利,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红色沃土,至今,每年清明节,这里的党员干部、老师、学生,当地群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真情悼念所有牺牲在这222平方公里上革命先辈们,特别是人们扶老携幼、手捧花篮花环、一串串清明吊挂满烈士墓、鲜红的旗帜在烈士墓的上空飘扬时,它昭示着我们既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果实,更要满怀信心,面向未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多么复杂的局面,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和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百折不扰,不怕牺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天宝而不懈努力奋斗。
    二、老区建设现状分析
    近五年来,该乡有5个村(双河、白鸡垭、锦源、关夫垭、高桥)被确定为2005年—2009年全省重点老区扶贫村,5个村共有1060户,4407人。至2008年底,仍有人均年收入1200元以下贫困户145户,575人,比05年实施时减少261户,1062人,占全乡贫困人口的22%。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村两级负债严重,乡、村负债达500多万元,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地理环境恶劣,大部分村位于高山、二高山,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三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通路自然村11个,部分村虽有了通村水泥路,但幅射面不大,延伸修建无资金渠道解决,不通有线电视行政村14个,吃不上卫生水行政村3个,自然村12个;四是抗灾能力差,土木结构危房居多,危房住户412户,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也较弱;五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业产业以传统的种植种养业为主,思想不够解放,接受新生事物发展较迟缓。
    三、老区建设成效明显 
    该乡历来就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工作,始终把加强老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老区存在的突出困难,优先考虑、适当照顾、加快安排,把扶持老区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通过实施“振兴天宝革命老区战略”,在全乡形成了帮扶老区发展的大氛围,产生了明显效果。
    1、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得到加强。政府扶持资金数目在逐年递增。五年来共投入老区扶贫专项资金198.7万元,新修硬化村组级公路70余公里,维修村组级公路95公里,解决了重点村不通路及行路难问题;新修堰塘4口,硬化(维修)堰渠7000米,兴建人畜饮水工程9处,缓解了重点老区村群众农田灌溉难、人畜饮水难问题;实施“一建三改”200户,美化了老区村人居环境;扩建维修乡级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所3处,解决了老区部分群众就医难问题。
    2、特色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以农民增收脱贫为重点,在种养产业上做文章,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截止08年,5个村经济林面积达到3800亩,产业基地面积达到9596亩,其中:茶叶:1500亩,林果:990亩,药材:1000亩,魔芋:3410亩,蔬菜:2096亩,其他产业面积:600亩。老区群众人均产业基地达到2.18亩,成为老区群众增收主渠道。
    3、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2008年5个重点老区村实现人均经济纯收入3100元以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对天宝乡老区建设工作的分析与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