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时俱进 标本兼治 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354下载142次收藏

    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计信息是认识国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是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现象日益复杂多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个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统计工作在核算方法上开始跟国际接轨,国家、省、市统计部门建立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定期评估和gdp下算一级制度,并定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还存在以下因素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一)现行的统计体制制约着统计执法。尽管我国《统计法》及其统计管理条例和处罚办法已颁布二十多年,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从上到下层层实行目标考核,而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当地政府或企业,上级统计机构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  国家统计制度在基层各级很难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二)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主要表现在: 1、基层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2、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业务不熟,有的单位随意调换统计人员,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就匆忙上阵; 3、原始记录不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日常的统计业务工作检查和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基层单位原始记录不健全、又未建立统计台帐,统计数据的来源性差,甚至没有来源依据。

    (三)现行统计调查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一是各类专业统计报表表种繁多,许多指标重复、陈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的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由于调查组织方式不同,通过普查和日常统计报表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难以衔接。  三是统计报表范围大、报送频率高,造成基层疲于应付报表。四是统计调查方法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的调查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种经济类型、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点多面广,传统的层层上报、全面统计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五是统计数据评审制度不健全。目前,统计数据评审制度已在统计部门广泛使用,也引起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现行的统计数据评审制度存在科学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高等问题,致使上级评审反馈下级的统计数据不时引起党政领导和社会各层面的质疑,对统计的权威性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统计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目前,统计部门的各种专业统计报表虽然都采用计算机加工整理上报,但现有的统计处理软件标准不统一,有visual foxpro、epras、sarp、haps、久其通用统计报表处理系统,各专业程序间接口不统一,造成内部重复劳动,统计工作效率不高,数据难衔接。统计资料开发程序通用性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五)利益驱动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纳税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尽管《统计法》明确规定不公布个体调查对象的具体信息,统计数据也不作为征税和处罚的依据,但因利益冲突,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调查对象有“不愿露富”或是“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与时俱进 标本兼治 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