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战略上提高统计质量的挑战和新路径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737下载227次收藏

    党的十七大鲜明的主题,伟大的旗帜引领我们踏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必然呼唤进一步提高统计质量,创新统计工作。

    一、提高统计质量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统计思想方法的挑战。由于我国统计工作的思想方法存在一定片面性,在统计方式和手段上,偏重于大量依靠全面报表法而对抽样调查法重视不够。国家统计局现在基本上还是以全面报表为主体。从根子上看,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重要职能是为了满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需要,而不是更多地为获取宏观统计信息。况且上级统计部门只需设计表格,坐收数据,简单省事,却很少考虑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对象的难处。这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客观上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二)统计体制制度方法上的挑战。我国现行统计体制是一个大而全的体制,抗干扰能力差,尤其一些全局性的数据很容易受到基层干扰,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尽管《统计法》及其统计条例和处罚办法已颁布二十多年。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条块分割,从上到下层层实行目标考核,而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企业或当地政府,监管机制又不健全,上级统计机构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基层基础建设、部门统计难到位。

    (三)统计环境的挑战。一是统计调查对象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为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而虚报统计数据。二是统计用户的挑战。一方面,统计数据公布的内容、时间和程序,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互提供统计资料,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发布和提供统计资料,沟通和联系用户等均难以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各类经济体和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统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产品用户和社会公众的感受。统计公信度是统计质量的关键系数,统计工作做得再好,如果统计公信度上不去,统计质量就无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而统计公信度往往受制于社会公众切身体会和主观认知。

    (四)统计工作主体的挑战。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有“统计人”本身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更有受利益思想驱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还有日益繁重统计任务,基层统计人员士气不高,人力不足,疲于应付等方面的影响。

    (五)统计工作过程的挑战。统计设计是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其次,统计资料整理的影响,数据加工、审核鉴别,它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此外,统计分析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质量。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

    (六)统计工作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由于过去有的地方虚报浮夸,水份至今还没有完全挤干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消化,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之风还存在。

    二、提高统计质量体系的新路径
    
    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省统计实际,我认为要提高统计质量,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统计理念。一是要树立依法行政、在位谋事、不卑不亢的现代公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战略上提高统计质量的挑战和新路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