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710下载153次收藏

    近十年以来,通过开展统计教育和统计继续教育,一批批统计人才通过教育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统计工作现状,提高了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了统计工作队伍的人才结构和文化结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有制经济、合资经济和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不断涌现,统计方法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操作手段的统计方法的革命对统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适应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变化,有待于统计干部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而传统的统计教育和统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改革的步伐。

    一、统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统计教育不像其它教育那么成熟,就我市来看,全市只有一所高等院校,而且没有设立统计学科,改革开放后中专和成人教育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统计学专业仍然很少,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统计教育培训由于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统计教育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统计教育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1.教育思想和方法陈旧。目前,统计教育普遍存在专业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参训人数少、培训科目少等问题。教学方法大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局限于以传授抽象的理论为主,缺乏启发式、互动式的对话研讨,忽视培养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培训目标不明确。统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统计事业工作者和开拓者。从我局实际情况来看,统计队伍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全日制统计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只有一人,统计专业大、中专毕业5 人,其它非统计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6 人,其余全部都是成人、电大或函授毕业的大中专生。建市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选派在职统计工作者到进修学校进行系统的培训,每当新的工作任务来临,也只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急训几天,能基本上完成任务就行了,此外,在统计教学中科目设置和科目覆盖面太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教育培训质量不高,使统计培训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把教育培养作为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目标。

    3.课程和教学内容有待建立。从历年的统计教育培训来看,学员的质量和水平,重要的不在于学的多深,而取决于所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现在我们统计教育培训课程阶段性不明确,教师上课随意性太大,从中节选情况也有,盲目随意的课程内容还依然存在。统计教育整体机制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还有待建立。 

    4.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面太窄,适应性不够;理论与实际不配套,专业与基础脱节,统计与科技脱节等现象普通存在;综合能力训练很少,不利于培养学员创造和自学能力;学习条件有待改善,由于统计教育几乎没有投入,设备简陋,计算机及现代多媒体设备不足,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5.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现代统计学科发展快,师资缺乏、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不合理,统计人员教统计人员等现象还很普遍,同时,有一部分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己还没有全面掌握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缺乏统计的实践和全面系统训练,尽管有中级职称、但真正科本出身的统计人才非常有限。有些老师本身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自我提高意识淡薄,知识单一,有待更新、充实、提高。 

    6.统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统计教育培训仅局限于一些初级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把统计工作者引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