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想说爱你不容易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性统计指标,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此来衡量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现在一提到gdp,一方面统计部门取数困难,难算,另一方面社会各界都认为gdp不可信,对每个统计工作者来说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统计部门取数比较困难,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各级统计部门为了得到这一成果,也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但是,由于gdp的“滞后”性和核算方法的特殊性,给人民总会造成一个错觉,表面上看gdp的增长没能促进人民的购买力的快速提高,总体经济面貌也没有达到人民的预期期望,在多数地方,gdp增幅吓人,居民收入增幅、财政收入增幅“阳痿”现象屡见不鲜,于是,外界依此大做文章,认定地方gdp不可信。在社会上仍把“统计数字”与“领导的肾”“小姐的名字”一起列为“三假”,gdp也沦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挤的屁”。主要原因是gdp核算起来比较复杂,国家和地方经常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gdp数据往往不一样,国家对地方上报数据要进行“打折”,外界看来显得不“严谨”。其实,统计部门为得出gdp,是花了很大力气的。从1985年开始试算gdp以来,为了追求数据的准确性,国家和地方统计部门一直在努力,比如一些无法直接从平时调查渠道得到的数据,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一般都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再进行超级汇总来获得。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统计部门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gdp数据不一样是因为gdp的计算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在初步估计过程中,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得出的。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与年报相比覆盖范围小,准确性不很强,因此在次年必须对gdp数据重新进行核实然后再向社会公开发布,并且由于方法制度的变革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如地方汇总数超出全国核算数等)为了保证数据的延续性有时还得利用普查资料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因此gdp数字经常发生变化,并非统计核算不严谨,实际上是对历史负责,
GDP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文2010-03-10 15:26:32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98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