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宣传《统计法》任重道远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113下载270次收藏

    一、统计工作“大环境”不容乐观

    为了解“统计”在普通市民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我们采取入户抽样与街头拦截相结合的方式,在市区对2000名18—69岁的市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调查首先问及“您与统计有什么关系”,并给出了“自己学过统计”、“ 有亲友从事统计”、“ 工作中用到统计”、“ 生活中关心统计”、“完全没有关系”的多选答案。结果显示,有64.8%的人表示与统计“完全没有关系”。反映出统计概念在全社会并不为人所共知,统计工作在全社会的基础薄弱,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不容乐观。

    二、八成受访者知道或听说过统计机构和《统计法》

    统计机构的存在与《统计法》的社会知晓情况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件。当调查问及“您是否知道政府设置有专门的统计机构”时,受访者中(下同),有78.5%表示“知道”, 21.5%表示“不知道”。知道的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人员高于其他年龄人员,文化程度愈高知晓率愈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高于其他职业人员。

    调查问及“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吗”时,有37.0%表示“知道”,有42.2%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有20.8%表示“不知道”。从知道人群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职业分布来看,均与对统计机构的知晓率具有趋同性。

    调查结果表明,即使是与“统计”有着某种联系的人群,对统计机构的知晓也不充分,对统计法的知晓则也显不足。如何唱响统计机构品牌和利用好统计法律武器,还需要从多方面做起。

    三、各类普查和其他调查是受访者感知统计工作的重要途径

    调查问及“您知道/接受过哪些统计调查”时,有96.1%提及“人口普查”,有46.1%提及“农业普查”,有59.2%提及“经济普查”,有0.4%提及其他调查(工业普查、住房调查、健康调查等),也有1.8%对此一无所知。显然,各类普查和其他调查是市民感知统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普查往往是以“普查办”名义组织开展,其他调查也往往是以各类名义组织开展,因此,也有一些市民并没有意识到这即是统计工作的组成部分。

    四、受访者最关心的统计指标、信息几乎全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

    调查问及“您平时最关心哪几项统计指标”时,有75.1%提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68.5%提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40.2%提及“失业率”,有28.0%提及“gdp”,也有2.0%什么都不关心。

    调查又问及“您及家人最关心的统计信息”时,有79.7%提及“医疗信息”,有71.1%提及“住房信息”,有59.3%提及“教育信息”,有50.0%提及“金融信息”,有39.1%提及“安全信息”。
调查进一步问及“您认为生活中最需要得到统计信息帮助的是什么”时,有84.3%提及“物价涨跌”,有83.2%提及“居民收支水平”,有36.6%提及“人均寿命”,有33.3%提及“股票走势”,有33.2%提及“找工作”,有18%提及“节假日到哪儿玩”。

    显然,三个访谈问题都是受访者感兴趣的,尽管访谈的角度形式不同,但其访谈内容都是一个,即:市民普遍关心什么,需求什么,统计已经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调查数据显而易见。

    五、受访者掌握的统计知识有限,还很不善于查找和运用统计资料

    调查问及“您能看懂统计图表吗?”有38.1%表示“能看懂”,有46.9%表示“基本能看懂”,有15.0%表示“完全看不懂”。从能看懂和基本能看懂的人群看,男性略高于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宣传《统计法》任重道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