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劳动力为何就业难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439下载225次收藏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越是迅速,失业率就会越低,即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但现实却出现了相反的状况,2000年至2006年,苏仙区经济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长11.79%,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连续不断的加速上升。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更加艰难。

    苏仙区乡镇人口26.2万人,农业人口20.1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12.6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2.9%。近年来已有6万农村劳动力的转向二、三产业,主要方式是就地转移,季节性转移、跨地域流动。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2-3万人之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原因主要体现在:
     
    一是受工业发展资本深化与技术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工业发展迅猛,产值年均增长22.4%。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技术项目,这就使得资本深化的趋势必将继续下去。伴随着资本系数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即使是劳动力总量不变,也会出现"机器排挤人"的技术性失业,这就必然使得大量试图与城市工分得一碗粥"的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知识、信息劣势导致就业机会的相对缩小。 与资本深化相伴而生的一般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的工业化增长路线必然以引进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模式为主要途径,与此相关的就业岗位多为知识密集型或者是技术密集型,这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不仅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拥有和获得信息方面也属"弱势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学历水平都比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或者半文盲,进入市场的能力本来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他们与城市寻找工作者相比在获得信息和亲缘、人际关系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这都大大加剧了他们与城市下岗或者失业者在寻求工作岗位中的不平等地位。

    三是农业产品低价优势消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压力增大 。 随着贸易保护对象的相对减少,农产品的低价优势必将逐步消失。当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已接近或者高于国际价格,因此,在农村中通过价格优势来扩大农业就业人数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资本深化和通过技术和工艺的运用而使农业从业者劳动生产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劳动力为何就业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