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椐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xx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几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同比增长19.92%;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57.95元,同比增长12.27%。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
2005年、2006年xx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对比表
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
在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全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1867.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0.47元,增长12.69 %。其中主要在于林改政策的全面落实,林业收入增长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县农民在林业方面的收入达到218.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32元,增幅为73.26%。渔业收入同期也有所增长,2006年农民渔业收入为77.01元,同比增长11.81%。
(二)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06年,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756.39元,比上年增加114.46元,增幅为17.83%。其中主要在于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2006年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555.95元,比2005年增加116.98元,增长26.65%。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2元左右;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06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8.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06年全县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8万人左右,增长6.4%,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约增加7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
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示范村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色水产、特种水果、肉牛、毛竹、无公害蔬菜等几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完成毛竹低改面积0.7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6.4万多亩,肉牛出栏稳定在1万头,果业面积达2万多亩。同时,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的致富技能得到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06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覆盖率达68%,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10多元。
二、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农民收入问题,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就我县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增收的空间有限。2004年以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也始终处于低速发展。2004年以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农民出售谷物综合单价为1.44元/公斤,比2003年增加0.29元/公斤,仅此价格上涨就使农民当年人均增收101.44元。而2004年到2006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均衡,所以今后几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靠价格刺激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
(二)农产品产量增收的可能性缩小。2004年以来,国家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粮食补贴、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但由于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和单产的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大幅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2006年以后,农民增收靠播面扩大、产量增加推动的空间极其狭小。
(三)农民从二、三产业经营增收较难。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第二、三产业投入减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是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就业转移的重要原因。由于全县乡镇二、三产业规模较小,吸纳作用不强,且本地打工收入一直不高,从而无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受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影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势趋缓,影响农民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近两年来,全县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7%,远远低于沿海城市(如浙江)的62%。
(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过去,由于农产品短缺,农业增产就意味着农民增收。如今,由于供求关系、增收结构发生了变化,需求约束增强,农业增产不一定带来农民增收。从产业结构看,我县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直接造成农民收入结构的不合理。2006年,在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58.6 %。由于第一产业比较效益低,而且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抑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从产业和产品的层次上看,愈是初级产业和初级产品,其社会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往往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总是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发展,要求有优质的农产品与之相适应。而当前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不快,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较少,这就造成优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低档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销售不畅、价值不能完全实现,农民增产也难以增收。
(五)牧业生产面临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下的问题。从近几年来的牧业发展情况看,牧业的比较收益始终低于种植业,投入多,而收益少。2006年,我县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为327.34元,同比减少55.63元,减幅为14.53%。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初级产品多、品种单一、档次低,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求热点已经转到经过加工的优质、多样的畜产品上;二是农户家庭经营畜牧业仍以一家一户的散养经营方式为主,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规模扩大后又存在着投入大、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三是与畜牧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粮食、饲料等相关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增加牧业成本。如2006年前3季度,生猪等主要畜牧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到4月份,生猪出售价格最低跌至2.7元/公斤,仔猪价格2元/公斤,为近几年最低点。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我县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基本还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方式并未达到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共同体只是量的形成,没有质的形成。一是农民“失位”。分散的千家万户由于资金缺乏,信息闭塞,经营规模小,加上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承担市场竞争主体的重任;二是龙头企业“不到位”。个别龙头企业不仅未能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反而一遇到市场波动,就将风险、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三是中介组织“缺位”。目前农村缺乏中介组织和农产品流通“经纪人”队伍,造成市场与农户联系脱节,致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水平较低,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经营,农产品品种、品质不能充分适合市场需求,导致销售困难,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七)农民总体应用科技水平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由于农民在生产安排和结构调整上没有一个能够掌握市场行情、发展前景的组织来引导,常以当前市场价格信息为导向,误导农民“追涨”,导致新的结构雷同,产品积压,价格下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向纵深推进,加上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生产前,农民需要的生产要素供求,特别是良种良法和市场变化趋势的服务不及时,不准确,形成调整的盲目性;生产中,对生产经营指导不力,农民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产后服务跟不上,农户市场化经营缺少必要的“桥梁”,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流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问题得不到满足,加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八)农业投入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投入乏力。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增长迅速,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迅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需要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
本文2010-03-02 21:24:4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61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