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优秀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先进事迹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0-02-25浏览:2136下载165次收藏

用生命谱写忠诚
2009年2月4日,中共**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同志参加工作特别是加入党组织20多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勤勉敬业,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事迹鲜活而生动、平凡而伟大,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体现了“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新时期**人文精神,是**市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代表。

    信念坚定 党性坚强

    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因此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热爱党、忠于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他的遗物中,最多的是书籍和笔记本。尤其是2008年3月,**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他围绕所学所思,撰写了许多学习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因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

    就这样,四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假。10月,还带领丛台区50名中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培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观。此时,死神已经向他逼近,**正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长时间地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都逐一过问。有一天晚上回家后,妻子见他非常疲惫,就偷偷关掉了他的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他发现后还批评了妻子。

    2009年春节前,他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生理反应,但假期一结束,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区人大、政协会议的紧张筹备中。2月4日,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劳碌多日的**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两会’一年只开一次,我不能不去!”就在他起身要去上班的一瞬间,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就这样,**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2009年2月6日,**遗体告别日当天,尽管天寒地冻,千余名干部群众仍自发从四面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位熟知**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伴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眼界高远 勇于创新

    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是一位脚踏实地、作风扎实的实干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具有超前的思维和深远的眼界。

    作为组织部长,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他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以很强的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工作。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000年,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后,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纯洁了党的队伍,树立了党的形象,其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2003年7月,调任丛台区后,通过调研他发现,作为**市的主城区,社区工作已经成为承载丛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原因,不少社区远未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以“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的“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大工委”建设体制为依托,构建起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共振点,既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又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追根溯源,得益于他的勤学善思。

    **不爱交际、不爱应酬,却酷爱读书写作,书桌、书柜甚至办公室的床铺上,到处都堆着书;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后来又开了自己的博客和qq。他非常勤奋,在涉县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时,每年都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30篇以上。从事组织工作后,他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理论、调研文章,许多观点和思考很有见解,被全国多家刊物发表。

    唯贤是举 无私无畏

    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

    “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

    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现任涉县县委党校支部书记的付岩伟,于1991年4月因文字功底扎实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由于敬业勤勉,他进步迅速,很快成为部里写材料的骨干。一年后,县委组织部成立研究室,要选拔一名主任。当时付岩伟所在的组织科,数他资历最浅。但作为分管副部长,**却力荐付岩伟。最终,付岩伟从办事员被破格提拔成股级干部。

    2001年,曲周县直机关一名副职在干部调整时有争议,但**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这名干部性格耿直率真,不太注意说话的方式,但却是一个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可造之材。于是,他举荐这名干部到最为困难的基层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年轻干部就打开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优秀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代表先进事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