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镇**村新农村建设揭开新篇章
**镇**村位于我市东北部,距离恩平中心城区 5.6公里 。其中,该村的**自然村现有人口208户838人,耕地面积716亩。由于该自然村在明清时期出了众多的名人官吏,又有“举人村”之称。
近年来,**村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村经济,坚持不懈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被评为江门市“标兵文明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该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思想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自然村在抓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下大力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该自然村把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文化室、广播、板报和妇女学校等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自然村里的各项工作,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正之风。同时,该村制订了《村民公约》和村务制度,让村民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定期召开会议,检查村民公约的执行情况和村务建设,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通过综合管理,村民遵纪守法,村风民风良好,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近年来,该自然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搞好硬件建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一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自然村为进一步完善硬件建设,重新铺设了水泥村道及巷道,扩宽了塘坦,安装了巷灯,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改建了无害化公厕,新建了占地面积 2500平方米 的**公园、煜鎏慈善堂、百岁牌坊和村门牌楼。目前,该自然村布局合理,公园绿草如茵,亭台楼阁,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村门牌楼、牌坊气势雄伟,独具风韵;巷道、塘坦整洁、美观;古祠堂古色古香,富有侨乡民间特色。
二是兴建
村级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本文2010-02-05 16:30:47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53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