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地震局工作计划
2010年区地震局将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防震减灾目标,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认真履行好防震减灾工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强化震情重跟踪,科学把握震情发展趋势。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组织好全区震情跟踪工作,建立通讯保障工作机制,严密监视震情发展态势。加强震情异常情况的跟踪分析力度,尤其是强化地震前兆监测和地震预测工作。认真总结地震预测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区的地震短临现场跟踪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专群结合,开展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实践。全力做好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的震情监视工作,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
(二)继续做好宏观哨的管理。对观测员进行地震宏观异常知识的培训,提高观测员对动物宏观异常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做出成绩的观测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地震局做好辖区内面上各种宏观异常的收集工作,接到异常报告,应进行登记并及时调查核实、分析处理,确属异常的必须及时上报省、市地震局。
(三)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建设。推进防震减灾宣传网建设,重点普及地震及宏观异常知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二、地震灾害预防工作
(一)继续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指导,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水平。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为适应防震减灾新形势的需要,努力营造政府领导重视、部门关心支持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我局将积极探索建立与宣传、教育、新闻媒体以及社团组织互动、共赢、协作机制,改变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内控式”、“封闭式”的现状,以各类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为平台、以公共传媒为载体创新了多种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使社会各界和公众真正成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使我区地震科普宣教工作从体制、机制、形式和内容上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①专人负责宣教工作
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年度
一、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强化震情重跟踪,科学把握震情发展趋势。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组织好全区震情跟踪工作,建立通讯保障工作机制,严密监视震情发展态势。加强震情异常情况的跟踪分析力度,尤其是强化地震前兆监测和地震预测工作。认真总结地震预测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区的地震短临现场跟踪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专群结合,开展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实践。全力做好重要时段和节假日的震情监视工作,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较准确的短临预测。
(二)继续做好宏观哨的管理。对观测员进行地震宏观异常知识的培训,提高观测员对动物宏观异常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做出成绩的观测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地震局做好辖区内面上各种宏观异常的收集工作,接到异常报告,应进行登记并及时调查核实、分析处理,确属异常的必须及时上报省、市地震局。
(三)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建设。推进防震减灾宣传网建设,重点普及地震及宏观异常知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二、地震灾害预防工作
(一)继续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指导,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水平。
(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为适应防震减灾新形势的需要,努力营造政府领导重视、部门关心支持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我局将积极探索建立与宣传、教育、新闻媒体以及社团组织互动、共赢、协作机制,改变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内控式”、“封闭式”的现状,以各类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为平台、以公共传媒为载体创新了多种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使社会各界和公众真正成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使我区地震科普宣教工作从体制、机制、形式和内容上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①专人负责宣教工作
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年度
2010年地震局工作计划
点击下载
上一篇:区公安局2010年工作计划下一篇:2010年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要点
本文2010-01-31 22:40:37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48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